弘治皇帝心里暗暗點頭。
朝野內外,論起為君分憂,方繼藩算是最得力的了。
這不只是自己的女婿,這還是自己的肱骨啊。
他欣賞的看了方繼藩一眼,而后低頭去看章程,這一看,臉色駭然,似乎是在看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甚至……被方繼藩大膽的想法給嚇著了。
“曠古未有,曠古未有,只是……繼藩……這樣做,能成嗎?”
弘治皇帝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
章程中的東西,寫的是很明白,甚至……弘治皇帝可以認定,這個章程對于百姓的幫助,可謂極大。
問題就在于……方繼藩固然解決了許多人的生計問題。
可同樣的……也可能帶來更多新的問題。
弘治皇帝凝視著方繼藩:“這不是玩笑,是天大的事,成了,就是利在千秋,不成,這惠民,可就成了貽害天下了。”
方繼藩道:“陛下,這個章程,兒臣可以用人頭擔保,斷然可以踐行,不妨,先下旨楊一清,讓他試試看。”
弘治皇帝顯得很疑慮,手輕輕的拍打著案牘,時而眉頭舒展,時而眉又皺起。
“要不,兒臣還可以添上兒臣的弟子……亦或……弟子們的全家老幼……不然……便是兒臣的徒孫們……”
弘治皇帝眼微微的闔著,耳里對方繼藩的話,充耳不聞。
猛地,他張開了眸子:“成了,就是卿家的不世之功,不成,朕也不想取誰的人頭,這里是孝陵,太祖高皇帝在上,這便是朕這不肖子孫的過失……見這章程,發楊一清,命他酌情處置!”
方繼藩頓時振奮起來。
自己準備的一幕好戲,終于可以開場了。
其實這一個章程,方繼藩自己都覺得膽大包天,陛下是否對自己信賴,連他自己都拿捏不準。
畢竟……這是破天荒的事。
弘治皇帝恩準之后,似乎為了平抑自己的心情,呷了口茶,面帶微笑:“紫金山,真是一個好去處,朕來此,沒有心思看看著孝陵的風景,卻只顧著想著這天下事來,朕現在也算是想明白了,若只在此愁眉不展,也不是長久之計,明日……隨朕走一走,去看看那孝陵的神道,去見一見這紫金山的風景。”
方繼藩心里也輕松了:“兒臣遵旨。”
他與弘治皇帝,既為君臣,又為父子,跟著弘治皇帝,反而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