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公羊學開始逐漸被拋棄,儒生們開始理性的選擇了新的學問,不再崇尚征戰,也不再對任何戰爭有興趣,他們更向往安定,失去了進取之心。
大環境,是會改變一群人的。
而如今,當這群狗東西,發現原來征戰,竟可以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時,此時……心態自然而然也就會產生變化。
當然,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啊。
普通人若是改變了思維,大抵還曉得臉紅的。
可讀書人顯然不同,他們依舊還能振振有詞!
膽小怕事的時候,他們會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突然想拿起刀來的時候,理由就更多了,各種舉大義的名義,總能給你一套完美的說辭。
方繼藩居然……將一群人改變了。
“咳咳……”方繼藩咳嗽,感慨道:“這些家伙,真的沒有道德啊。”
一番感慨,方繼藩覺得自己的脊梁挺直了一些,竟越發覺得,自己像黑夜中的一道光,爛泥中的一朵白蓮花。
他瞇著眼:“要半個多月,才能將奏報送到?”
“是呢,這定是加急送的,可從泉州至京……路途有些遠。哪怕是急遞鋪加急……”
方繼藩揮揮手:“知道了,立即給我滾蛋,還有……叫太子來……”
………………
陛下恩準了廷議。
這讓不少人磨刀霍霍。
謝公既然挑了頭,又恩準廷議討論,此時……不少人便摩拳擦掌了。
大明的臣子們,還是很敢說的。
雖然最近陛下狠狠殺了這風氣。
可遷徙士紳,太過分了,這士紳之中,有不少都是百官們的親族啊。
想到親族們被流放在外,誰咽的下這口氣?
現在呂宋和大明相隔著大海,家人的音訊全無。
雖是呂宋巡撫那里,送來過一次奏報,說是安頓的妥妥帖帖,可大多數人,對此也只是呵呵……
這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說辭而已,什么叫妥妥帖帖,天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欲哭無淚。
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朝廷能恩準士紳們回大明來,奉還此前虢奪的土地。
實在不成,就當是泄憤也好。
畢竟,出了事,有個高的頂著,不是還有謝公嗎?
過了三兩日,恰好到了月中,廷議開始。
弘治皇帝顯得悶悶不樂,臉色極不好看,畢竟,這廷議表面上是針對著西山遷徙士紳不力,可又何嘗不是針對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