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果然大多數人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
方家又要賣宅子了。
據說……價格竟還是天價。
是為了籌募新軍的軍費。
許多人議論著,大多數人都不禁搖頭,陳莊……太偏僻了,砸多少銀子都沒有用。鎮國公這是想銀子想瘋了啊。
一個商隊,已是啟程預備出發,他們的目的,是一路向西,抵達玉門關歇腳之后,再穿越國境,前往奧斯曼。
前往奧斯曼的商隊極多,一方面是奧斯曼本也算是富庶,且又因為,奧斯曼跨越三洲,掌控了通往陸路前往昆侖洲,佛朗機甚至是南下天竺的通道。
無數的商品抵達了那里,或是就地出售,或是繼續沿地中海至地中海沿途的城鎮售賣,又或者,可以南下天竺。
陸路的成本固然高昂,可大明的寶貨,只需到了地中海或是天竺,往往奇貨可居,利潤卻也是不小的。
何況,從大明至奧斯曼,沿途還算安全,甚至在奧斯曼,用漢話,已經可以和當地人進行簡單的溝通,在奧斯曼境內,更有大量的儒生,可以為他們提供向導,這也導致,人們愿意走這一條商路。
有一些儒生,去了奧斯曼,受了奧斯曼皇帝的重用,甚至已有人成為了封疆大吏,他們的親眷,自是紛紛前去投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這些人若有同鄉組織商隊前往,自然可以得到許多的便利。
陸地上的絲綢之路,已成了不少商行爭奪的目標。
一個商行里,即將出發的商隊已經做好了準備,商行的少東家在此刻,卻是將一封密密麻麻寫了許多奏報的絹布,縫在了自己的里衣,而后,浩浩蕩蕩的商隊,帶著京里數不清的消息,踏上了旅途。
商隊抵達玉門關,需要數月的時間。
可一旦出了玉門關,那夾帶消息的人,便脫離了商隊,騎著快馬,一路疾奔,他們熟知大漠之中的每一處綠洲,而在每一處綠洲里,也有專門的接應之人,一旦穿越了沙漠,便可一路抵達奧斯曼的國都。
現如今,奧斯曼的國都,最宏偉的建筑,便是新建的孔廟。
這座巨大的建筑,每日都有絡繹不絕的人抵達這里,對那至圣先師們行禮。
貴族們已經開始普遍以模擬大明京師的口音為榮了。
因而,漢話開始向尋常的百姓那里慢慢的普及。
蘇萊曼在彈壓了許多的反抗之后,將那反抗之人,統統誅滅,以至奧斯曼境內,再無人敢表現出反對的聲音,奧斯曼的禁衛軍,牢牢的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
地方上,巡撫開始取代卡夏,而貴族們在恐懼之下,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紛紛學習四書五經。
此時……那四個月之前,還在京師的少東家,此時卻已被了奧斯曼的宮廷。
蘇萊曼在明德殿親自會見了他。
這少東家拜下,行了大禮。
蘇萊曼則放下了手中的《春秋》,眼皮子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