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打探這玩意的人越來越多。
以至于,更多人對此產生了興趣。
市面上,已經不只是方繼藩想要收購這個玩意了。
想想看,便連鎮國公都求不來的玩意兒,這東西……肯定有莫大的好處。
只可惜……這個東西,折騰了半個月,依舊還是有價無市。
就在這時……一個波斯商賈卻引起了一個小波瀾。
這商賈也是初來。
聽聞大明的關禁比之從前要松弛了許多,往來西域的商賈源源不斷。
又聽聞大明富庶,本是希望自大明進一些絲綢去賣,可到了京師,卻發現這里實在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可怖。
很快,他便如魚得水,在此每日醉生夢死,聽戲,聽曲兒,吃喝,樣樣都是銀子,只五個多月時間,盤纏居然花銷的差不多了,可悲的是,貨卻是沒進。
他開始惶恐不安起來,這可怎么辦,于是……雖每日還是綾羅綢緞,裝腔作勢,卻是想盡辦法,在此找出路。
其實像他這樣的外來商賈有許多,結果買賣沒做成,最終淪落街頭!更恐怖的是,一旦淪落街頭,被五城兵馬司拿去,便直接押解送黃金洲。
黃金洲啊……
這波斯商賈雖未去過,可一想想,便覺得可怖。
好在來了京師,他唯一的收獲,便是勉強能用漢話和人進行基礎的交流了。
這一日又如往常的在茶肆里,他正喝著茶,心里卻想著心事,冷不防聽到了隔壁的茶座上,有人談及什么寶物。
他細細聽著,越聽越覺得蹊蹺。
他們所描述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不成……
他站了起來,朝那兩個談興正濃的茶客詢問,這東西到底是什么模樣。
細問之下,他隨即又道:“卻不知有沒有樣品,若無樣品,只憑描述,只恐認錯了。”
“怎么,這東西,你認識?”
在京里,人們對于胡商大抵是鄙夷的。
畢竟這里是天朝上國,自漢唐時起,對于胡人的輕視便極多。
哪怕是古人作詩,但凡涉及到了胡人的,也大多以輕視的態度。但凡是提到了胡字,便少不得提到胡姬之類,認為胡人在中國,大多身份輕賤。
不只是因為胡人窮,最重要的還是和后世不一樣,后世之人,以唬人金發碧眼,亦或高鼻深目為美,可在這個時代,人們視這樣的相貌為丑。
以至于大明律集解·戶律·婚姻的律令之中,專門作出法律解釋:色目人丑陋,中國人有不愿與之婚姻者,則聽其本類自相婚娶,又不在不許自相嫁娶之禁限云云。
所以這兩個客商,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這波斯客商道:“倒也未必認識,只是需親見才好,若是不親眼見著,卻是不敢輕易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