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天聰六年,華夏元年,十月,劉元昭大勝回歸云中城,他把從宣大招攬來的百姓安排在河套地區。
河套地區雖然受到天氣影響,但是依舊可以種植水稻。
部分牧民對于漢民住在河套地區頗有微言,劉元昭只得讓宣傳司的人宣傳,理清雙方的矛盾,同時,把牧場和耕地劃分開來。
同時下令,牧場不得占據耕地,違者斬;耕地也不可以占據牧場,違者斬!
接近五十萬百姓安排在河套地區,并不擁擠,這地方早就在建筑大量百姓居住的平房。
那些百姓一到河套地區就有大部分百姓入住那些平房,他們到了之后,也沒得停歇,很多青壯都得加入修建平房的工程。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跟著官吏整修水利工程,開墾荒地,施肥等等。
劉元昭為了防止陜西的明軍出塞,特意派遣了三個營的兵力布置在河套地區。
對內可鎮壓想鬧起矛盾的牧民和某些偏激的明人,對外可以震懾陜西邊關的明軍。
在河套平原東套地區,劉元昭在今包頭市地區修建了九原城,西套地區修建了阿拉善城。
如今這一片已經被劉元昭打通,成為了劉元昭的領地,而陜西行都指揮使司被劉元昭攔腰截斷,剩下的幾個衛所也是囊中之物。
劉元昭已經侵占了明朝西北很多地方,陜西行省的洮州衛,臨洮府;朵甘都司全境,哈密衛附近的衛所,陜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半。
如今的崇禎也是有心無力,山陜兩地的流寇愈演愈烈,登州叛亂也吸引了不少力量,而劉元昭又是一個不亞于女真的強敵。
崇禎只能先穩定國內,緩過氣來再與劉元昭開戰。劉元昭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崇禎緩過氣來,他必須接連不斷的搞事情,拖垮大明。
劉元昭親臨九原城,詢問九原城的蒙古城主騰格爾:“騰格爾,最近牧民們的生活如何?吃穿不愁吧?”
騰格爾連忙說道:“偉大的天可汗,托您的福,九原周邊的牧民吃得飽,穿的暖,過得十分幸福。
您的智慧就好像長生天降臨,我們都沒有想到,綿羊身上的羊毛可以織出這么暖和的衣服。”
劉元昭笑道:“哈哈哈,你們都是朕的子民,讓你們吃飽穿暖都是應該的。騰格爾,這里以后也會有漢民居住。
記住朕說的,記住這個帝國的宗旨,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漢人,我們都是共同生活在一片藍天下的人。
要學會求同存異,互幫互助。你們不再是敵人,而是同胞,明白嗎?”
騰格爾連連點頭:“臣明白!”
劉元昭轉頭對三司道:“你們也是如此,不可帶有有色目光,區別對待,一切要公平公正公開!”
三司的三位主官連連點頭:“陛下寬心,臣等一直謹遵教誨。”
劉元昭笑道:“好,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你們抓緊時間,武裝部,這個月內挑選一萬余精壯,要訓練出三個營的士兵。
一個兩個炮兵營,一個戰車營,炮兵營的士兵將由新任的炮營指揮孫和鼎以及孫和京擔任。”
武裝部主官連忙上前應答。
隨后劉元昭又詢問了一些情況,并且深入群眾之中,對百姓們噓寒問暖,贏得父老鄉親們熱淚含眶的喊著萬歲。
緊接著,他又去了工地,親自檢驗了水利工程的質量,房屋質量。
他說道:“一磚一瓦,出了問題,都要追究到個人,原料一定要嚴格把關,切不可出現一絲錯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