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才用充滿燒酒味道的面包車將接到景淮,一起前往天海市經濟開發區。
天海市經開區是本地經濟發展的引擎,不僅有類似于天海情一類的酒廠還有各大電子設備、機械等工廠都在這里。
這也是四年前夏國加入WTO后給城市經濟帶來的改變,大量的加工廠出現在經開區,為各類跨國企業趕訂單,這也是未來幾十年夏國經濟騰飛的基礎。
天海情酒廠位于經開區靠近鄉鎮的位置,大門比景淮想象的要破舊。
在車上和景淮已經從黃洪才那里了解到,天海情酒廠這幾年連續虧損之后,已經不再做瓶裝酒的生意,而是做散酒和原漿酒的生意。
散酒就不說了,黃洪才就是代理商之一,原漿酒則是供應更有實力的白酒公司或者集團,天海市、江陽省一代人愛喝的楊河酒的一些酒廠就從天海情這邊購買原漿酒拿回去勾調。
如果把整個白酒行業當做是一個產業鏈,天海情無疑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
一家校企合作企業活得如此凄慘,管不得幾年前天海大學就終止了全面合作,只派學生過來實習幾天見見世面。
酒廠辦公室,天海情的古勇經理等著景淮,見到景淮就熱烈的主動和他握手,“那天你們學院的蔣院長就給我打過電話了,說學校有個優秀學生拿著項目想和我們合作。”
古勇是胖胖的中年人,西裝革履發型油亮,是這個時代老板的標配。
酒廠雖然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生意不好做,但是老板的派頭是肯定不能放下的。
上一世,景淮就認識很多老板,不少人就算欠了一屁股債了,但處境再困難,豪車和手表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勇的熱情讓景淮有些意外,不過如果能夠順利合作當然最好不過。
古勇說道:“天海大學生工學院和我們天海情有校企合作關系,這一次蔣院長又親自打了電話,我們對本次合作十分歡迎。”
古勇的話每一句都受聽,但是景淮聽著感覺有些飄忽,因為他語氣不真。
景淮問道:“古經理不看看我們的樣品和推廣方案嗎?”
“不用,不用。”古經理擺著手。
古勇打電話讓生產部劉小強主任過來,說道:“小劉你帶景兄弟去看看我們的生產車間。”
黃洪才趕緊說道:“謝謝古經理!”
劉小強帶著景淮和黃洪才去看生產車間,古勇則是躺在老板椅上揉著太陽穴,天海情的經營狀況讓他非常頭疼,他根本就沒有心思也沒有心情和一個屁大點的學生搞什么合作。
黃洪才送過來的樣品,他看都沒看都不知道扔哪里去了,今天和景淮見面也就給蔣院長一個面子。
景淮本以為生產車間就在廠里,卻沒有想到劉小強把兩人帶著兜了一圈,居然回到了大學城外的城鄉結合部,這里離天海大學只有不到三公里的距離。
此處的確有一處天海情的生產車間,但更像是手工小作坊——只有一處四開間的小青瓦平房,里面是老舊的釀酒設備以及儲藏室。
平房有個老頭在守門,似乎是怕這里的設備被人偷走當廢品賣了,景淮卻在想這老頭的工資可能比這些廢鐵全賣了都要高吧。
怪不得天海情會經營不善,從這些小細節就能夠看出來。
劉小強笑了一聲說道:“小景,老板說了,生工學院和咱們有十多年的友誼,蔣院長又打了電話。這里是天海情三年前的一處釀酒車間,土地和房子產權都是廠里的,你隨便用,不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