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給這臺特別的電腦加上一塊硬盤,那就最好了。但是不太能實現,不過,加一塊外置硬盤問題還是不大的。”
文萱腦子不笨,而且她也知道現在的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已經在研究物理信號與生物電信號的相互轉換了。
外界與身體的交互除了傳統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以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直接給身體傳輸物理信號,然后轉化為生物電信號,讓身體產生感覺,甚至讓大腦產生思考的行為也都不令人驚奇了。
文萱突然想起,好幾年前看的一檔國家電視臺的科技節目,那個時候就有一家實驗室做出來了一套仿生手臂。
這套仿生手臂接到斷肢的殘障人士身上,只要大腦給出指令,身體的生物信號就能轉化為機械手臂的物理信號,從而實現抓、拿、揮手等人手臂的動作。
甚至,連寫字、使用筷子等手的精細動作都能實現。只不過,那個時候,還只能由設備監測生物信號,從而讓機械手給出相應的反應,還沒有實現物理信號重新回傳給人體生物信號,讓大腦產生手部觸覺等功能。
不過,這已經好幾年過去了,現在這家實驗室已經做到了哪一步?文萱只是看電視節目的時候關注過,現在什么情況她還真的不清楚,興許早已經實現了!
相比文萱,林七顯然對這種技術了解頗深。這家實驗室早已實現實現機械手的物理信號與人體的生物電信號的相互轉化。
機械手先后十四批招募志愿者,從各方爆出來的消息來看,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已經有計劃在22年年中上市機械手產品。據說,失去半臂的殘障人士裝上機械手之后已經能夠恢復百分之八十的手筆和手指功能。
訓練效果好的,甚至能夠敲擊鍵盤進行大字,文學創作和代碼編程都問題不大。
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物理信號與生物電信號之間的相互轉換絕對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鍵盤的力度回饋說精細并非很精細,但達到能敲鍵盤的程度,那絕對是不簡單的。手指對鍵帽的觸感生成的物理信號,轉化為人體的生物電信號,再通過神經元、脊髓傳到大腦,絕對能達到正常人的60%以上,否則,以機械手的材料硬度,絕對一下子就能把鍵盤砸碎!
“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啊!”聽完林七的介紹,文萱也是感慨道。
“要跟這家實驗室合作嗎?不過,這技術雖然已經很強了,但是要實現你外掛記憶體的功能怕還是差得遠。”文萱說道:“要真正實現,怕真的需要非常長的時間!”
“我現在腦子里還沒有系統的計劃,這不想法剛剛冒出來嗎,需要系統的計劃一下。”林七說道。這個項目,涉及的學科太多,而且都非常高端:能夠滿足記憶需求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滿足與大腦交換信息的生物電信號與物理信號的轉化技術,就這兩樣,如果沒有林七,估計實現至少需要幾十年。
但既然有了方向,林七就不會擔心這個問題,超級科技試驗田不就能獲取不超過現今科技發展水平五十年的技術嗎?
林七現在在試驗田的時間主要用來提高和學習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統架構相關知識了,生物與生命科學的拱門也馬上達到開啟條件了,林七認為自己的這個設想應該能很快能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