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甚至開始思考這些深奧的哲學都回答不了的奇葩問題,差點沒把自己的腦袋搞炸了。
“哎,不要想這些深奧的問題了。想的我頭皮發麻,晚上又該睡不著了。”
“這機器人也是細思極恐啊,我之前看了官方介紹,說第三代機器人除了不具備情緒和情感,思維是具象的,其他的跟人的區別已經不大了,這才是細思極恐的大事件!”
“想多了吧,思維是具象的,那就說明沒有思維。思維本身就是抽象的,具象的就不能叫思維,或者說不是真正的思維。沒有思維、情緒和情感,跟人差的遠呢!”
“是。抽象思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下意識。就像你開車,前邊突然一個人騎電動車冒出來,你下意識的就會去踩剎車,而不是分析一番之后得出我要踩剎車然后再去踩,那樣的話騎電動車的那人早就涼了。而機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這是成了科技官博給的回復:下意識、情緒、情感是人工智能真正突破的最大難題。”
一個任躍斌,從播播的文字直播間開始,徹底引發了一場全民的大討論。關于智能,關于下意識關于潛意識關于人的情緒和情感。
成了科技官方微博下面更是很多人詢問人工智能未來的問題。林七甚至還為此專門發微博進行了回應。
【“謝謝各位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關心。人,是最特殊的。不僅是情緒和情感,也不僅是意識,下意識、潛意識、直覺等這些東西都存在。人的大腦和精神是最復雜的,生命科學與醫學對此的了解還甚少。”
“機器與人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人工智能必須現有條件,先進性分析才能得出判斷,得出結論。而人,是可以把中間步驟全部省略,直接得出結論和動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在這個時候得出的結論大都是正確的。”
“人可以將結論前置,條件后置。比如,在公路上突然沖出的電動車。人工智能要踩剎車,那必須經歷檢測到行人,分析可能會撞上,踩剎車這么一個過程。大多數時候,人也是這樣的。但在緊急情況下,人根本來不及思考,腦子一片混沌,但是下意識就會踩剎車,踩完了,車停下來了,這個時候,大腦才去分析。”
“機器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這點的。沒有條件,沒有分析,機器是不會有結論的。下意識與潛意識是什么,人類到現在都沒有研究,更別說讓機器去模仿了。真的還有非常多的路要走。”
“這個時候貿然的給機器人在未來會怎么樣下一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確實,成了科技的人工智能很強,但即便是第三代人工智能也不能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控制。成了科技與人工智能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我們,共同研討這個神奇而強大的未來世界。”】
很多開車的網友一回憶,好像確實是這樣。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潛意識的選擇往往都是對的,等思考?根本就來不及!
“潛意識大都是對的?我感覺不是啊!我一遇到危險潛意識就直接捂臉驚叫,哪還顧得上踩剎車啊!”
“你是個神!我覺得你可以告別開車了。”
“你車牌號多少?告訴我,見到你我一定躲遠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