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特蕾莎在做講話時,很有底氣。
特蕾莎緩緩拿出自己的講稿,看起來很是自信。
但是這份自信,也只持續了一小會兒,小女孩的臉上再次顯現出憤怒。
“我已經重復過很多次我的想法。”這倒是實話,特蕾莎每次講演著重強調的總是那么幾個點,甚至都不想著要不要換個高級點的詞匯。
臉上,總是帶著同樣的悲傷,總是帶著同樣的憤怒。
語氣,總是不變的指責,不變的無奈。
“我愛這個星球。”特蕾莎的眼中噙滿淚水,不解得、憤怒得,甚至有些帶著些懇求得眼神質問在場的賢人們,“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不能給予星球同樣的愛呢?”
特蕾莎簡短的講演,卻贏得了在場不少賢人們經久不絕的掌聲。
在最前面圍觀的捕手門貪婪得捕捉著特蕾莎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一定要從中找到最能吸人眼球的!”“越有爭議越好!”是捕手們的“工作原則”。
畢竟,沒有爭議的東西,又有誰愿意花時間去爭辯呢?
捕手們把特蕾莎塑造成一個“領袖型”的孩子。在他們的鼓勵下,不少孩子都選擇罷習,覺得只要走上街頭,喊著口號,就能成為像特蕾莎一樣的“護門勇士”。
“我很高興特蕾莎喜歡我們的習所。”特蕾莎結業時,習所的長老說出了這樣的話,“對于我們來說,她不是多么偉大的領袖,她只是個孩子。”
捕手們又開始在這句話上做文章,對著民眾發出了這樣的質疑——“難道我們的習所,不應該為特蕾莎這樣的孩子多提供一些機會嗎?難道我們的教育,不應該為了特蕾莎這樣的孩子慢下來等一等嗎?”
當特蕾莎的模仿者們還在街頭喊著虛無的口號時,結業后的特蕾莎已經揚起了前往麥麗卡大陸的帆,她要去斐得若聯邦,去那個曾經控制過尤若大陸、現在也在控制尤若大陸的大國那里“講一講”自己的故事。
特蕾莎選擇航海的原因,用她的話說,“這樣可以減少瑞斯的使用,避免斯毒對外若門的侵蝕。”
多么單純的想法。
特蕾莎這趟的航行,并不孤獨。除了有父親的照顧,旁邊還伴有著大量捕手的船只,捕手們無時無刻不關注著這個女孩的一舉一動。
特蕾莎雖然像自己的先人那樣順利到達了麥麗卡大陸,卻沒有像先人們那樣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
特蕾莎到達斐得若聯邦不久后,就馬上開始了自己的講演,“我剛一到這兒,就聞到令我惡心的味道。”
特蕾莎依舊用自己憤怒的神情,表述著對這個大量使用瑞斯的國家的厭惡,斐得若聯邦產生的斯毒快要讓特蕾莎“窒息”。
特蕾莎認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有相當大影響的女孩,只要自己在斐得若聯邦賺足了眼球,就一定能夠像在斯威登王國那樣,撼動斐得若的決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