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技能釋放還容易拉挎。
揉著有些疼痛的腦仁,李維回到了宿舍。
隨后,他看到了楊歆一發給他的文檔。
點擊離線下載,文件倒是不大,很快就下載好了。
不過打開文本后,李維從公寓拿過來的筆記本上顯示要讀取一會兒。
李維也不著急,去洗了個頭,擦著頭發從衛生間出來時,文件也讀取好了。
不看還好,這一看,李維的目光就挪不開了。
文件密密麻麻,還有配圖,連續二十多頁。
五號字體的20多頁,其中還包含著數據向的東西。
這是李維第一次看到,比系統還要詳細的計算和整合。
上面有TFO從18年到現在為止,每一個選手的實力分析波動,以及整體隊伍的分析波動。
每一個波動上還標注著當前版本。
評判一支隊伍強勢與否,按照當前各大俱樂部教練和戰術分析師的統一細化,大概分為幾類。
場均視野、15分鐘經濟差、戰術執行能力、隊員聯動頻率、公共資源掌控力、滾雪球能力、場均時長。
而文檔里有一項關于隊伍的補充,是讓李維感覺最恐怖的。
資源利用率。
如果讓李維來歸類,可能公共資源掌控力會歸類到資源利用率上。
一波回城,會損失多少個小兵。
野怪刷新后第一時間沒有刷,對耽擱第二波野怪的刷新時間,在這期間損失的經濟有多少。
看到這些,李維的第一念頭是,這些只是理論上的東西。
但如果有一個人,把五人的聯動看作是一個整體,再將這個整體以理想的方式完美調動起來的話,就會如同指路明燈一般,給到李維一個比較清晰的前進方向。
就好比打野在一波刷野的過程中,從石頭人開始刷,這個時候得知四十秒后對手紅buff會刷新,可以配合自家中單或者上單進行一波入侵。
那么中單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清完一波兵線,隨后把自家的F6清掉。
這樣打野和中單打完石頭人和F6的時間幾乎是同步的,所以這兩組野怪的刷新時間也幾乎一致。
如果中路沒刷,打野過來時再吃一波F6就會浪費近乎十秒鐘的時間,十秒鐘戰機可能已經錯過了。
如果不吃,中單也不來吃,這波野怪就會白白存活一分鐘,甚至會更久。
等到打野開始向對方野區位移時,中單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回到線上再吃一波線。
下一波野怪刷新時,如野區還有可入侵并搶占的資源和先機,打野完全可以吃掉大石頭人,讓下路的ad順道過來把小石頭人收一下,他自己直接打完同步刷新的F6再去配合中單去搶資源!
野區資源,到點兒刷新,生生流轉,連綿不絕。
李維看完后都覺得感慨,這世界上可能沒有一支隊伍能在資源分配上做的這么離譜。
以TFO現在的實力,別說做到,就算做到一半都未必能行。
但至少,他們可以從這一方面在短時間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
這也算是不考慮選手個人能力波動下最有效的一種提升團隊經濟獲取的方式了。
隨后,李維找到了選手的個人分析。
第一個,就是小狼。
沒有比較籠統的15分鐘經濟差,也沒有整場比賽的抗傷害排名,更沒有資源占比和傷害占比。
有的,只是無克制英雄對線優劣比例、克制英雄對線優劣比例、團戰首次進場先手失誤率、二次進場先手失誤率等等。
作為一個職業選手,在李維看來,這些,是能夠最直觀反映一個選手他的優點和缺點所在的地方。
同時,也是最容易找到突破口,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地方!
按照數據顯示,小狼的首次進場先手失誤率高達百分之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