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惠娘在商會開會時,把創辦私塾接納商會子弟讀書之事一說,卻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商會中人大多數都是識字的,他們也希望自家子弟能夠出人頭地,從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變成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既然是商會辦學。對于商會子弟還有優待,比他們請先生回去要劃算得多。
最后一合計,單單在場各家呈遞上來的子弟便有五六十名,歲數從六七歲到十五六歲不等,若真是讓馮話齊一個人來教,顯然力所不及。
“那我就多請一些先生回來,諸位沒異議吧?”惠娘當著商會中人的面,把之前沈溪提出的辦學理念籠統說出來。
因為惠娘沒有言明“多請幾個先生”是怎么回事,各家商鋪的掌柜理所當然地選擇同意,在他們看來,先生多了,就不會發生僧多粥少的事,對學生有益。
“既然事情是會長親自提出,那就交由會長辦理吧。”
與會的商鋪東家和掌柜都精明無比,要辦學,肯定得要花銀子,現在讓惠娘來做這些,那銀子自然由惠娘墊付。為惠及商會子弟,回頭還要減免學費。各家想的是,把子弟送到學塾讀書,一文錢都不出那才好呢。
惠娘本來擔心的就不是花銷問題,而是別人是否贊同全新的辦學理念,現在有這些商會中人支持,她在辦私塾這件事上就少了后顧之憂。
之后惠娘親自去見了馮話齊,此時馮話齊退掉大部分學生的束脩后,窮困潦倒,連房租都交不起了,正準備搬到城外的農舍住。得知惠娘要成立一家私塾,請他回去當先生后,一時老懷大慰。
“馮先生,實不相瞞,這次請您回去當先生……跟以往不太一樣。”惠娘坐下來,臉上滿是難為情。
馮話齊帶著幾分詫異,問道:“有何不同?”
惠娘把沈溪之前提議的辦學理念詳細說明,根據年齡層分班,私塾不但要教授《四書》《五經》,還會開琴棋書畫等方面的課程,另有專人傳授八股破題,由馮話齊擔任學塾的教諭,也就是“校長”。
“校長”統籌各方,同時也教授學生某一方面的學問。惠娘準備讓馮話齊教授《五經》,因為沈溪目前正在讀《五經》。
“倒是很新穎。”
馮話齊聽完介紹后,開懷一笑,“陸夫人,實不相瞞,在下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可惜人單力薄,單憑老朽一人,如何能當得起如此多的差事?若陸夫人可將此事落實,倒是了卻某生平一愿。”
惠娘大感驚奇,本來她擔心馮話齊聽了這些“荒唐之言”會勃然變色。沒想到馮話齊答應得不但爽快,而且似乎還挺高興。
惠娘心想,果然是什么樣的先生教出什么樣的弟子,她甚至懷疑。沈溪所提的怪異辦學點子,原本就是馮話齊的主意。
“那馮先生,籌備學塾之事,要由您來負責,在下一介婦人。許多事不懂也不方便出面。”
惠娘在馮話齊這樣有身份有學問之人面前,顯得很謙卑,“至于銀錢方面,小婦人會提前支與先生,若是不夠用,另行知會便是。”
說完,惠娘讓秀兒把手上抱著的木匣子拿過來打開,里面全都是上好的銀錠。銀錠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沈溪的學費,另一部分是給他辦學租場地和置辦桌椅、案頭甚至是文房四寶所用。
馮話齊見到惠娘出手如此闊綽。老臉有些掛不住,到底讀書人注重氣節,不齒于為銀錢折腰。可現實不由人,眼前正是他困窘之時,這么多銀子卻是他生平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