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百姓安居樂業,天下處處都可以是桃花源,那在朝堂上也可以說是在桃花山下……這既拍了皇帝馬屁,還表明了沈溪為朝廷效力的遠大抱負,比之一般詩詞文章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張鶴齡此時對沈溪的才學大為感佩,暗忖道:“若將他收攬至帳下,讓他為我出謀獻策,只要能討得姐夫歡心,想來加官進爵易如反掌。”
想到這里,張鶴齡一招手:“來人,為沈修撰送上一份薄禮。”
很快從正堂出來一名女子,卻是剛才領舞的舞女,年約二八,聘婷玉立,長得花容月貌。此時她手上捧著一方比之前禮物要大上幾分的木匣,蓮步輕移到了沈溪面前,恭敬遞上,這讓在場之人,包括一眾翰林官都嫉妒不已。
因為所有人都看出來了,這份禮物要比剛才張鶴齡給眾翰林的禮物“重”許多,這貌美如花的舞女似乎拿得有些吃力,里面指不定是金銀珠寶。
“謝壽寧侯饋贈。”
不管怎樣,沈溪該謝還是要謝,盡管他自己很不想收這禮物。
張鶴齡再次舉起酒杯:“沈修撰之言,恰恰是本侯的期望,若諸位大人一心輔佐君王,那大明朝社稷將千秋萬代,我等幸甚,百姓幸甚。這杯酒,敬陛下英明神武,敬大明朝千秋永存。”
若說沈溪剛才的馬屁拍得不著痕跡,張鶴齡這馬屁就拍得太過明顯,而且很容易招人反感。
不過馬屁話必不可少,尤其是在這種臣子聚會的宴會上,不說幾句歌功頌德的話,似乎缺少了什么,反倒讓在場官員不適應。
……
……
而后的祝酒詩,基本沒有沈溪那般文采和意境,就連不服沈溪的王九思,所作出來的祝酒詩也未得到張鶴齡的好評。
宴席結束,張鶴齡原本打算親自送客,不過想想還要留下翰林官到內院詢問一些事情,便讓府中人代他送客。
張鶴齡邀請朱希周、沈溪等翰林官進到內院正堂,讓人準備好椅子,待所有翰林官都落座后,張鶴齡才坐在主位上,招呼道:“先前酒宴,不知諸位大人可有盡興?如果沒有的話,稍后補上,現在先上貢茶解解酒。”
張鶴齡一聲吩咐,又有婀娜多姿的丫鬟上來,給每人面前斟上杯熱氣騰騰的香茶,打開碗蓋便有一股清香撲鼻。
沈溪盡管在之前酒宴上故意灑了許多酒水,不過一場酒宴下來依然喝了不少,頭暈暈沉沉,喝過茶后稍有緩解,不過此時他只想找個地方好好睡上一覺。
卻聽張鶴齡道:“諸位身在翰苑,乃飽學之士,本侯有些不解之事想一問究竟,不知諸位可否解本侯心頭之惑?”
朱希周等翰林算是在官場浸淫多年的“老油條”,在來之前就猜到壽寧侯邀請赴宴與來日的經筵有關,那不用說,張鶴齡要問的就是明日弘治皇帝要經筵上有可能問及的題目。
朱希周代表眾翰林行禮:“侯爺但說無妨。”
張鶴齡笑了笑,點頭道:“本侯近日翻閱史書典籍,對于洪武三十二年至永樂年間之事稍有不解,太祖至太宗之間,似乎少了一段史籍記錄,諸位都是翰苑出身,想來對這段史料很熟悉咯?”
朱希周、王瓚、王九思等人面色都有些怪異。
這問題,已是近來第二次被人提出,上次就是謝遷跑到翰林院去,說是弘治皇帝問及這段歷史典故,讓眾翰林寫條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