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庫盜糧案就是最好的證明,最后只是把糧食追回來,抓了一些小嘍啰,賊首張氏兄弟卻逍遙法外。
玉娘見二人鬧得有些僵,想說點兒什么,卻被江櫟唯阻止。
江櫟唯道:“沈狀元不肯承認也罷,若事后查明沈狀元與高明城沆瀣一氣,別怪本官在陛下面前參奏你一本。你一介學官,少干涉朝事!”
沈溪笑了笑,這才是江櫟唯想說的吧。
江櫟唯如今沒有證據說是沈溪給高明城出的主意去投奔壽寧侯,或者連江櫟唯自己也想不通,沈溪這么做有何好處。但他卻知道,沈溪如今對他的威脅越來越大,所以他才提醒沈溪,你只是個翰林官,六部的事你少牽扯,莫跟我爭功。
江櫟唯轉身正要離開,沈溪突然道:“下官提醒江鎮撫一句,有些事是燈下黑,可別被燈火晃了雙眼。”
“你說什么?”
江櫟唯側目望向沈溪,稍微琢磨,仍舊不解其意。
沈溪笑而不語,令江櫟唯分外氣惱……你才幾歲啊,就在我面前賣弄智計?你莫不是想說我因為對你的恨,所以才誤會于你?
江櫟唯憤然離開,和以往一樣,玉娘留了下來,沈溪不知這次她留下依然是江櫟唯的授意,或是她自己有什么要說,亦或者是劉大夏讓她把一些話轉告?
“高明城如今投靠了壽寧侯,沈大人應該知道壽寧侯隆寵在身,此案到此可能就要不了了之。”玉娘言辭間多少有些唏噓。
從年初黃河發桃花汛,泛濫決堤,導致河南、山東等地幾十個縣成為澤國。王瓊秘密進京告御狀,將高明城為惡罪行揭發,到如今已有大半年時間,高明城不僅沒有倒霉,而且還當上正三品的戶部侍郎,按照京官下地方升三級的慣例,實際上高明城又升官了,這多少讓人覺得天理不公。
劉大夏當上戶部尚書后,清查了下家底,這才知道因為西北、西南的戰事和黃河治災,留下非常大的虧空,存銀只有幾十萬兩。
弘治朝說是盛世,國富民強,但僅僅能維持收支平衡而已,上一任戶部尚書周經資質平庸,并沒有給劉大夏留下什么家底,所以劉大夏看中高明城藏匿的臟銀,想追查出來為朝廷解決戰事以及大災后的府庫空虛問題。
這是劉大夏追查高明城案的緣由。
至于江櫟唯,僅僅只是奉命行事,但他立功心切,死咬高明城不放,甚至通過玉娘暗示沈溪可以用綁架勒索的辦法,這主意看起來不錯,但其實是逼高明城狗急跳墻。
沈溪道:“不了了之,或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誰的面子都保全了!況且高明城如今一舉一動皆在廠衛監視下,再也做不了惡……”
玉娘望著沈溪,神色復雜。
聽沈溪這話,明顯有替高明城回護之意,也就是說,建議高明城投奔外戚黨的主意,很可能出自沈溪之口。
************
ps:第二更送上!
天子求下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