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如果再不好好把握機會,過幾年等他年屆六十之時,若是不想去南京******吃閑飯,就只能致仕回家養老。
陸珩一來,就對沈溪推崇備至,對于沈溪在地方為官半年來的政績大加贊賞,都快讓沈溪覺得已經用半年的時間做完一任三年督撫要做的事,后面兩年半可以什么不用干,就等著任滿升官就行了。
陸珩像是個諂臣,可沈溪卻知道陸珩在為政地方時的確有諸多成就,連馬文升和劉大夏這樣的實干之臣都對其推崇有加,此人能力非同一般。
聽到陸珩的贊譽,沈溪苦笑:“陸藩臺應該知曉,本官不過是奉皇命前來東南沿海剿滅匪寇,功成后就有可能身退……”
沈溪想表達的意思是我這個總督名不副實,別人調任粵省擔任督撫,一定掛的是兩廣總督或者巡撫銜,官職上應該是右都御史,而不是右副都御史……我這個督撫是臨時性質的,或許用不了三年,皇帝就把我召回去繼續給他兒子上課,你巴結我沒太大作用。
陸珩笑道:“沈中丞身在翰苑,若此番平匪功勞卓著,將來出將入相未嘗可知。”
出將入相,這算是為官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可大明已經廢黜了宰相,就算出可為將,入最多只是閣臣,閣臣只有議政之權,而無決策大權,距離真正的宰相尚有不小差距。
陸珩說這話,其實想表示你前途無量,咱倆通力合作,你以后出將入相,我也可以順順利利調任京城,各取所需。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否則會落人口實,沈溪笑著點頭:“借陸藩臺的吉言,本官到任廣州府已有些時日,若陸藩臺有何要問詢之處,隨時可到舍下來訪!”
陸珩起身,拱手道:“一定,一定。”
……
……
陸珩一到廣州府,沒到兩天,布政使司便派人到督撫衙門,商議開春后平定海盜和倭寇所需調運錢糧用度的問題。
沈溪急著剿滅海盜和倭寇,陸珩比他更著急。
或許沈溪開春這一戰結束,功勞賺到手,皇帝就調他回京城委以重任,而陸珩作為左布政使想要撈取足夠的政績就是竹籃打水。
既然知道沈溪要在開春后帶兵北上,那就要在出兵前把錢糧用度都準備好,方顯出他的能力。
錢糧缺少,可以直接從府庫調;沒有戰船,可以征調民間船只;武器陳舊可以發動地方打造……總之,以前沈溪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在陸珩到來后,一律都由陸珩代勞。
陸珩在擔任山西右參政時,曾幫助馬文升西北用兵調度錢糧;他在陜西為左布政使時,幫劉大夏與韃靼人交戰調運錢糧;這次到東南沿海來,其實是大材小用,他對于如何從牙縫里摳糧食,以及民夫和船只的調運,可說是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