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大臣認錯,這種事自古以來罕見,更別說是皇帝跟大臣吵架之后主動認錯了。跟皇帝叫板,還讓皇帝低下身段,謝遷幾乎算得上是大明第一人。
謝遷趕緊行禮:“陛下不可,老臣也有過錯,陛下乃明君圣主!”
原本君臣間的嫌隙,因為這一禮而變得煙消云散,朱祐樘對謝遷的信任非但沒減少,反而愈發增加。
朱祐樘坐下,滿臉期待之色:“先生請講。”
“是,陛下
李東陽在旁看了,大受感動。
這才是賢明的君主和赤膽忠心的大臣相處之道,彼此間就算會有爭論,也能跟朋友一樣將事情說明,互相體諒。
謝遷心里慚愧,我這哪里是“一片赤誠”,根本是借用沈溪那小子來幫我辦事,獲得皇帝的信任!
朱祐樘坐下來,滿臉期待地說道:“先生請講。”
“是,陛下。”
謝遷略一沉吟,道,“老臣觀此奏本,初時僅以為是普通移民之事,本不為重,但涉及北夷南遷,不得不反復斟酌。”
“細細思量之下,韃靼數年未犯邊,以往犯邊時也未曾掠奪狄民。今入夏以來,我邊塞兵馬調動頻繁,韃靼定有察覺。”
“即便韃靼懼我軍威,要北撤躲避,也會趁我三軍立足未穩之時,掠奪一番,再行撤離,所以……老臣才會有此判斷!”
謝遷邊想邊說,語速很慢,邏輯性不是很強,還有些顛三倒四。
但謝遷說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本次韃靼掠奪邊疆,并非是要與大明正面交戰,而是要劫掠一番北逃。他說自己是根據韃靼牧民被掠奪這件事,想到韃靼人不止滿足于掠奪草原部族,還會來大明邊陲走一遭,搶劫一番后揚長而去。
這道理在李東陽和朱祐樘聽來,合情合理。
謝遷主要目的還是想滿足于朱祐樘這個“天朝上國”皇帝的虛榮心:韃靼并非是來跟我們正面硬碰硬交戰的,搶一番后,韃靼人就會夾著尾巴逃跑!
*************
ps:凌晨應該會有更新,天子想看看,明天究竟能爆多少章!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票!求月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