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是什么所在?那是被釘在大明恥辱柱上的地方,就算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后,也沒打算重修土木堡,只是在里面修建顯忠祠,但好在有一點,土木堡距離懷來縣城也就二十多里,距離他們目前的位置只有幾里,眼看土木堡在望,總算不用太趕。
“大人,要不再斟酌一下?”
胡嵩躍和劉序等人都過來勸解,“可將步兵留下進行防御,以騎兵之速度,往居庸關撤兵,或許明早之前便可抵達居庸關!”
沈溪打量胡嵩躍等幾名把總,暗忖,想得挺美,讓別人來為你們殿后,你們可以跟騎兵一起逃回居庸關?事后責任還不用你們來背,等著我去扛?
這樣的事情,你們連想都別想!
沈溪道:“三軍上下共同進退,若誰再言騎兵先撤之事,一律以擾亂軍心處置。幾位將軍,你們可有想過,就算將步兵留下,有幾人會安守原地抗擊韃靼騎兵?莫不是他們以為自己脖子上的腦袋長得太穩,可以扛住韃靼人的利刃?”
胡嵩躍等人無言以對。
明擺著的事情,如果讓步兵留下,最后的結果不是這些人抗擊韃靼,而是各自逃散,根本起不到殿后的作用。
沒有這些人拖延韃靼人的時間,即便騎著馬也根本跑不過韃靼的騎兵,因為按照蒙古人的規矩,出征往往是一人雙馬甚至三馬,隨時可以換馬,但大明這邊一頭馬用到底。等馬力耗盡,到頭來不但要身死,而且死得非常窩囊。
“沈大人,聽您說來,必須要進駐土木堡?”胡嵩躍著急地問道。
“進!”
沈溪不再跟這幾人廢話,現在保命要緊,沒資格挑三揀四。能有土木堡作為鎮守的堡壘已是不錯,正好只有幾里路,進了土木堡之后還有一兩個時辰休整、架炮、構筑防線,沈溪甚至覺得這一戰還是有機會獲勝的。
佛郎機炮在大明邊關許多城塞中成為擺設,因為他們對于新式火炮不會運用,就算有張老五等人培養出來的炮手,但平時少有或者沒有操練,技術也很差勁兒,對于火炮的性能和發射等等都沒有清楚的了解。
沈溪是誰,他可是引進和監督制造佛郎機炮之人,正是他力主推動,又是在實戰運用大獲成功后,佛郎機炮才逐漸配備到邊關各城塞。
這八十門佛郎機炮,在沈溪手中所發揮出來的效用,可不是平常那些城塞守備兵馬所能比擬。
大軍一路小跑,在沈溪的監督下,沒有誰敢丟下東西,一路向前走了幾里,終于來到土木堡前。
原本士兵很擔心,因為他們在往宣府進發時,曾覺得這城塞實在破舊得不成樣子,可回來時被韃靼騎兵追趕,卻又覺得這居高臨下的城塞,可以當成避難的后花園。
土木堡修建在海拔六百多米高的隆丘上,與周圍的平原有大約幾十米的落差,其形狀大致為船形,堡城南北長約五百米,東西長有一千米左右,城墻高六七米,猛一看還真能起到遮蔽保護的作用。
可惜不止官兵們有此想法,當沈溪一行大約八千余眾抵達時,土木堡內還有一群“不速之客”滯留,這些不速之客正是從西北各處逃難、往京城遷移的難民。
沈溪之前出兵路過土木堡時沒有太過留意,此時撤兵要駐扎土木堡內,才知道土木堡如今雖然荒馳,但往京城去的難民,很多就在土木堡內落腳,難民數量從沈溪最初預估的三五百人,一路飆升,雖然到最后未詳細清點,但沈溪大致推算出土木堡內的難民數量超過萬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