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將柳州知府黃維城扣押,隨后又將知府衙門一鍋端,但沈溪除了將黃維城下獄,其余官員以及屬吏、衙差只是暫時卸職回家而已。
蘇敬楊和王禾所率兵馬,輪番出擊,在柳州府周邊展開了一場貓捉老鼠的戰事。
沈溪不想在柳州府停留太長時間,兵馬出擊后,沒有追出太遠,通常是摸準叛軍的方向一口氣殺過去,但叛軍非常狡猾,遠遠地看到官軍便轉身就跑,躲進山溝里轉眼就不見人影,典型的游擊戰術。
在這種情況下,沈溪根本沒辦將前來騷擾的叛軍殲滅。
兩日后,蘇敬楊和王禾有些氣餒,本以為能立下一場大功,等交過幾次手才發現,叛軍根本不給他們正面決戰的機會。
“……大人,這些龜崽子太不好對付了,腿腳比誰都快,咱不熟悉地形,手頭又沒多少戰馬,不然絕對能在他們逃進大山前把他們逮住……現在怎么辦?總這么‘躲貓貓’不是個辦法啊!”
中軍大帳內,蘇敬楊提到叛軍,咬牙切齒,關鍵在于此次征伐叛軍他沒立下多少功勞,好不容易有機會跟叛軍交戰,結果叛軍滑不留手,只騷擾不正面作戰,讓人心煩意亂。
王禾道:“大人,要不這次進軍的縱深拉大一些,深入大山里面,一口氣將叛軍營寨給拔除,這樣保管他們不敢再來騷擾……”
沈溪微微搖頭,道:“你們知道叛軍大本營在何處?”
王禾跟蘇敬楊幾乎下意識地看向侍立一旁的云柳,之前他們對云柳還有些不服氣,可涉及情報上的事情,他們也知道離不開云柳……但凡沈溪想知道的情報,云柳總能及時調查到,為沈溪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沈溪道:“明擺著的事情,叛軍不會與我們正面交戰。其主要目的,是騷擾我軍,不令我軍有機會馳援桂林府城……想來桂林府周邊的叛軍已開始有所動作,此時若我們還將更多精力放在柳州府,很可能落入叛軍的圈套!”
等沈溪把事情分析一遍,王禾跟蘇敬楊相視一眼。
沒錯,要建功立業,的確應該去桂林府,因為柳州府這邊叛軍數量不多。蘇敬楊卻有疑慮:
“可是……大人,我軍出兵臨桂,是否太過冒險了些?畢竟后方尚未平靖,大軍出柳州府往臨桂,沿路縣城俱為叛軍所占,我們放棄堅固的城垣,跟叛軍于荒野周旋……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利于我等啊!”
沈溪道:“什么沿路縣城俱為叛軍所占,這里明明是我大明疆土,桂林和柳州早在秦代便歸中央王朝管轄,大一統的思想早就深入人心。況且這里的民眾多為漢人,我們沿著官道行軍作戰,難道優勢不是在我們這邊嗎?”
蘇敬楊跟王禾對視一眼,沈溪說的話道理上沒錯,畢竟現在他們腳底下是大明疆土,屬于“主場作戰”,但仔細想想,自己帶領的軍隊畢竟是客軍,叛軍大多來自桂、柳周邊大山里的村寨,對于地形地貌更為熟悉,先就立于進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想將叛軍徹底殲滅,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民族矛盾,從唐朝開始就成為中央朝廷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西南地區大多為山巒丘陵,生存環境極其惡劣,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生活其中,生息繁衍。就好像草原一樣,就算中原王朝能打下來,也不會深入其中長久駐守,久而久之便被異族占據。
沈溪又道:“叛軍畢竟是剛放下鋤頭不久的農民,戰斗力幾可忽略不計,反觀我們不僅兵強馬壯,還有地方衛所兵馬支援。本官就不信,叛軍能掀起幾朵浪花,之前你們不是愁沒大仗打嗎,這次就是絕好的機會……”
沈溪此話一出,蘇敬楊跟王禾突然覺得孤軍深入叛軍盤踞的桂林府,似乎也沒那么可怕了!畢竟之前他們一心尋找叛軍主力交戰,總不能事到臨頭退縮吧?況且正如沈溪所言,叛軍確實是烏合之眾,沒什么值得害怕的!
沈溪見蘇敬楊跟王禾放下所有顧慮,決心好好跟叛軍較量一番,心中松了口氣。
其實在他看來,西南各少數民族都是炎黃后裔,屬于華夏民族分支。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改善民生。他想完成朝廷派遣的差事,也就是解決桂林府危機的情況下,在地方大力推廣新作物,讓百姓口糧問題得到解決。
到那時,再考慮哪些部族不聽話,需要教訓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