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事情發展到現在,竟然要由旁人來作決斷。
周氏在這件事上做得非常聰明,她若在李氏剛過世的情況下貿然提出分家,必然引起旁人議論,進而影響兒子的前程。
倒不是周氏突然開竅,而是她有個好兒媳婦,也就是謝韻兒。
謝韻兒提醒周氏,但凡提及沈家分家的問題,必須要過士紳這一關,如果連士紳都認為不妥,那最好別提分家。
反正沈家五房已經形式上分家,以后長居京城,沒必要再回寧化縣城來接受一個大家族管轄。
周氏聽到這話心里穩定許多,無論王氏再怎么鬧騰,全然不管不問,她沒必要再就沈家分家的事情做任何評論。
其實不用她說,沈家四房也會主動提出,二房、三房那邊也不想跟大房過日子,但單獨把大房剔出沈家也不現實,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分家,自己過自家的日子,這樣省得拖累別人,或者被拖累。
王氏對自家的情況心知肚明,要想以她沒用的丈夫來養家,基本不可能,兒媳婦是很賢惠,但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兒子沈永卓是個讀書人,可惜到現在也沒考取秀才,更別說教書或者以學問養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但凡沈家分家,大房就成了沒娘的孩子,誰也沒法頂起門楣。
王氏嚷嚷道:“……這些天殺的,當年娘一把屎一把尿將他們拉扯大,養他們,供他們的子女上學,結果娘剛死,就違背娘的意愿分家,這些天殺的死了也沒資格進沈家祠堂,不算沈家人……”
雖然王氏潑辣,很多時候說話沒分寸,但她偶爾也有精明的時候,就好像沈家分家這件事上,她必須先給沈家除了大房外的各房定義為“叛徒”,這樣沈明文就可以以沈家長子的身份將各房趕出家門。
一個是主動分家,一個是被趕出門,意義截然不同。
沈家四房和五房都有讀書人,沈溪乃當朝二品大員,沈元正在考鄉試,都在意孝道和禮義廉恥,一旦沈家大房將此事定性,那沈溪、沈元將來必然會被人戳脊梁骨,等于將沈家四房和五房擺在一個不忠不孝的位置上。
而王氏最在意的便是沈家的大宅和老宅。
這兩處宅院,占地遼闊,只要能把各房趕出去,大房這邊就算沒有生計,仍舊不至于餓死,光靠把房子分拆開出租出去日子就會過得逍遙自在。
沈明新的媳婦馮氏聽到王氏的話,有些不滿:“大嫂,瞧您這話說的,怎么聽著倒像是在說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