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沒能從謝遷這里得到想要的東西,只好從別的方向著手。
但可惜,朝廷上下沒人愿意沈溪出兵交趾,弘治皇帝就此被擺到一個下不來臺的位置上,做再多的努力也徒勞無功。
就算后來朱祐樘想到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對沈溪有成見,要借助文官集團的力量,讓沈溪出征交趾,也沒獲得任何支持。
劉健和李東陽在這件事上,態度非常堅決,為休養生息計,戰端絕不可輕啟,沈溪想出兵交趾?等下輩子再說吧!
但隨著皇帝征召越來越多的人去宮中商議,事情逐漸被更多人知曉,慢慢地幾乎所有在京的官員都知道,皇帝想對交趾用兵,而這卻是由交趾率先犯邊劫掠、沈溪奏請出兵所引發。
皇帝想將交趾納入大明版圖,以此來威懾西南各少數民族,同時把國境線向南推移上千里,如此一來廣西、廣東便成了內陸地區,西南治安情況必然明顯好轉。
這想法其實很有見地,甚至到后面,朝中百官見面就討論這事兒,就到底是否出兵這一問題很快分成兩派,支持出兵和反對出兵的人都有。
基本上跟軍隊靠邊的人,都支持出兵,而文官集團則普遍持反對態度,當然其中都各有異類,爭論不休。
兩方意見無法形成統一,而交趾犯邊兵馬見大明朝廷遲遲沒有動靜,愈發蹬鼻子上臉,造成的戰亂影響逐漸擴大,如今除了南寧府告急外,就連廣東廉州府都受到交趾兵馬劫掠,事態急劇擴大。
到了這個地步,無論如何沈溪都必須要出兵驅趕交趾犯境人馬了,否則就是朝廷不作為。
皇帝召集內閣、兵部、戶部和五軍都督府主要負責人,在乾清宮進行朝議,議題不再是關于沈溪是否出兵交趾,而是沈溪必須將寇邊的交趾兵馬徹底消滅或驅逐出境。
這提議,就算有些人心里有意見,也不得不遵從。
交趾犯境不能總置之不理,如今兩廣大明臨近邊境線的百姓已是怨聲載道,地方官府的急報一封接著一封,西南能征調的兵馬,最強悍的自然是六省兵馬提調、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沈溪親率的“六省聯軍”。
說是六省聯軍,其實也就四省兵馬,沈溪并未從云南和四川兩省征調,而他手頭上的廣西兵馬,僅僅只是柳州地方巡檢司兵馬,之前跟隨前來臨桂的柳州衛三個千戶所,已被廣西都司衙門調到了與南寧府毗鄰的地區,防止交趾兵馬繼續北犯。
開完會,離開乾清宮寢殿時謝遷臉色難看,他不支持沈溪跟交趾兵馬開戰,因為他覺得這已不是打草寇平息叛亂,而成為涉及國家層次的戰爭,沈溪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謝遷黑著臉往宮門走,沒等他走到奉天門,劉大夏從后面追上,氣喘吁吁地問道:“于喬,為何走得如此匆忙?”
謝遷回頭瞪著劉大夏,有些不滿:“你劉時雍之前不是說,不支持沈溪小兒在西南跟交趾兵馬交戰么?怎么,這才一個月工夫,就改變態度轉而支持出兵了?那下一步是否就讓他帶兵進交趾,甚至將老撾、暹羅、阿瓦等番邦一并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