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與劉健、李東陽勾心斗角時,沈溪滯留太平府,尚未得知朱祐樘病故、朱厚照登基為帝的消息。
時間已經過了上元節,距離朱祐樘病故已過去半個月,但嶺南遠離京城,官道難行,尤其是太平府又處于廣西西南邊陲,崇山峻嶺交通極為不便,所以消息尚未傳過來。
此時沈溪已著手建立自己的消息傳遞渠道,通過并不保險的飛鴿傳書,以及相對靠譜的快馬傳驛,可以將消息傳遞時間大為縮短,但這套體系并不完善,他在想辦法加強,除此外他沒有更好的辦法。
雖然沈溪不清楚京城發生了什么,但知道調查他強搶民女案子的第一批人已抵達南寧府城。
這些人并非自京城而來,而是案子上達天聽后,尚未得到朝廷命令便已出發的廣西按察使司官員,這些人留在南寧府城調查情況,沈溪作為掛兵部尚書銜的左都御史,代表著朝廷的尊嚴,不需回南寧府接受質詢。
沈溪在太平府無出兵計劃,朝廷沒有讓他帶兵光復交趾的意思,交趾相國莫筑安部人馬主動撤離鎮南關,使得沈溪失去與其接觸并以追擊為借口進入交趾境內的大好時機,也就安心駐扎太平府,只等正月底率軍北撤。
計劃已安排妥當,不需考慮太多,沈溪現在就在想一個問題,要不要先將劉瑾給解決掉?
之前沈溪就有過這想法,但想到歷史很可能已經走向岔道,劉瑾很難再成為權閹,之前劉瑾失勢甚至被發配,讓他殺心漸去。
但隨著朱厚照跟隨劉瑾出京,之后朝廷又有意征調劉瑾回朝,這讓沈溪意識到未來的正德皇帝似乎對劉瑾念念不忘,如今眼看已經到了弘治十八年,朱祐樘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佳的辦法便是殺了劉瑾,一了百了。
讓別人去當那個權閹,做不到劉瑾的程度,劉瑾算是朱厚照身邊成就最大的一個,幫助新登基的正德皇帝鞏固了皇權,徹底清除了“作對”的文官集團,換作別人,難以達到如此“禍國殃民”的地步。
這是個很費神的選擇。
照理說沈溪可以殺掉劉瑾而不被人所知,但作為軍中主帥,殺一個監軍始終不太光彩,而且沈溪覺得,大明皇帝重用太監的主要原因是想制衡文官集團。
有時候沈溪認為有人出面對付一下文官集團并非壞事,至少站在自私的立場,只有劉健、李東陽等人退出朝堂,他才有出頭的機會。
……
正月十八,沈溪在軍中設宴犒賞有功將士。
軍中主要將領,加上軍功最高的前二十名士兵,都被邀中軍大帳飲宴。當天,沈溪有個計劃,便是將劉瑾灌醉,找個地方殺掉,再將人掩埋,這件事他讓馬九和云柳負責,所有細節都交待清楚了。
只等劉瑾喝醉,待其回寢帳或者是出去方便的時候,將其蒙上腦袋帶出營地,殺掉后埋入早已挖好的土坑中。
雖然沈溪覺得這么做有點兒不太人道,甚至有濫殺無辜之嫌,但沈溪覺得這是對朱厚照負責,因為一旦這老家伙回到京城,很有機會成為朱厚照身邊的得力干將,讓歷史回歸正途。
如今沈溪的心情極為矛盾,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穿越一場碌碌無為,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對歷史失去控制,迷失前進的方向。
當晚,宴席開始,中軍大帳內一派熱鬧,除此之外,大帳周邊全都是熊熊燃燒的篝火,三軍上下除了負責值守的將士,其余官兵皆圍坐在火堆旁,今天的烤肉和酒水管夠,甚至有娛興節目,太平府教坊司派來樂師和舞姬、歌妓等伶人獻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