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沈溪,張苑突然覺得有了底氣……自己在外面的幫手可是封疆大吏,而且深得皇帝陛下信任,如今在朝中可說是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這可比劉瑾在宮外的助力大得多。
“……小侄子不是想早些回京入閣做大學士嗎?如果我能進司禮監,對他的幫助一定不小。不行不行,我現在就給他寫信,讓他給我提供些人手。可是……這山長水遠的,大要幾個月才能溝通信息。”
“我不能全依賴侄子,自己也得在宮外培養些勢力,認幾個干兒子。就算我沒什么門路,可以請人幫忙,最好是找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幫忙,以我東宮常侍的身份,要認幾個干兒子應該不成問題吧!”
到此時張苑才意識到自己應該培植勢力,但其實之前他做東宮常侍的時候,早就有人巴結,可惜那時候他沒膽子接洽,怕惹上麻煩。
現在時局不同,劉瑾回來后,張苑在皇帝身邊的地位急劇降低,再想有人主動投靠,就沒那么容易了。
而且有一點張苑不明白,就算他在宮外培植勢力也未必管用,不了解朱厚照的喜好,在頭腦和見識上的弱點得不到解決,他怎么都不可能超越劉瑾。
要在宮中出頭,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腦子,其實在朝中也一樣,就算要拍馬屁,也要拍對人拍對地方,錯了可就萬劫不復。
而經歷沉浮的劉瑾,性格上更趨完善,甚至比歷史上的劉瑾更加成熟,行事越發老練,再加上頭腦遠超一般人,想要對付他非常困難。
……
……
就在張苑想辦法認干兒子的時候,孝宗葬禮日期正式確定下來。
六月二十六,午時。
鑾駕、鳳駕一行,準備于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動身,前往泰陵參加葬禮……其實現在天氣炎熱,葬禮大可放在泰陵落成后,那時差不多已入秋,天氣涼爽,出行會方便安適許多。
不過朱厚照如此安排也沒錯,按照以往的規矩,玄宮落成就要安葬棺槨,朱厚照想出宮游玩,趁著父皇下葬的機會去泰陵看風景,順帶享受下面人安排的助興節目,于是日期便定得很早。
隨著葬禮日期確定,內閣和禮部做出安排,朝中主要文臣留守,除禮部尚書張升隨駕外,其余各部以及寺、司衙門派去隨駕的人基本是二把手。
內閣同去的人僅有謝遷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