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將蕭敬從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上拉下來想法沒有實現,就算張太后同意,內閣那邊也通不過。
司禮監掌印太監乃是關乎大明興衰的職務,劉健和李東陽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得勢,靠的就是蕭敬的妥協和縱容,蕭敬這個職務可以說得到多重保險,哪怕朱厚照再不滿,一時間也拿蕭敬沒辦法。
如今朱厚照得到劉瑾支持,在朝堂上依然處處受制于人,非常生氣,跟張太后發了一通脾氣后,便拋下一切,出宮游玩去了。
與此同時,沈溪正在江西九江府督導長江沿岸防汛工作。
京城那邊朱厚照不停地折騰,沈溪卻沒能跟朝廷中樞產生一絲一毫的糾葛,在他看來,這是好事,正好避開宦官與文官集團對抗的漩渦。
進入七月后,長江防汛進入尾聲。
這一年長江流域雖然下了幾場大雨,但沒有形成規模,江水始終在警戒線左右徘徊,沈溪趁機將長江中下游江岸以及洞庭湖、鄱陽湖湖岸等地段進行加固,保證未來很長時間內兩省都不會遭遇大面積水患。
……
……
七月二十四,沈溪在九江府城等到新任知府鄭昊履職,便準備動身返回武昌府。
當晚,鄭昊安頓好家眷后,第一時間求見沈溪。
鄭昊是成化二十年進士,福建長樂人,跟沈溪是“同鄉”。
鄭昊如今已五十多歲,之前因父母病故而回家守制,如今再度出山擔任九江知府,在沈溪看來,是吏部尚書馬文升故意安排,以便輔佐他辦差。
沈溪跟鄭昊見過面,互相恭維一番,沒有請托送禮,沈溪當著鄭昊的面定下歸期,卻是七月二十六,也就是說沈溪在九江府再停留一日便會離開。
當天沈溪沒喝酒,回到官驛自己的房間內,云柳和熙兒帶著北方的情報過來。
沈溪簡單洗過臉,便坐下傾聽云柳匯報。
“……劉瑾回到京城后,得到陛下信任,除進入御馬監擔任監督太監外,還順利執掌三千營,在宮中地位急速擢升……內閣有意增加閣臣人選,但上奏后奏本留中,暫時沒了下文……有傳言陛下多次出宮游玩,但不知去處,故要么是陛下行事低調,要么傳言失實……”
云柳所提都是京城的最新情況,是沈溪特意安排去調查的。
身為一個封疆大吏,調查京師的情況原本不那么合適,但沈溪也清楚地知道一件事,如果自己無法掌握京城的最新情況,是對自己和家庭的嚴重不負責任,他要做到掌控自己命運,就必須要審時度勢,根據時局變化做出應對。
沈溪聽得很仔細,其中很多情況都在他的預測范圍內,在他看來,劉瑾回到京城后,估摸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攫取權力,真正得勢要等他進入司禮監后。
云柳突然道:“……大人,南寧府高集的案子,剛剛有了結果……”
“哦?”沈溪之前神色一直波瀾不驚,聽到這話,他眉頭一挑,忍不住看了云柳一眼,問道,“朝廷如何判的?”
云柳回答:“原本定的是誅三族……但在大人上疏為高集求情后,高家所有人遣返原籍,只是高寧氏……不知所蹤!”
“嗯!”
沈溪點頭,“高集的案子,到此為止吧,以后我不想再聽到關于高家案子的任何消息,高寧氏在官府戶籍中已勾去,至于她是北上找尋家眷,將來躲起來過日子,又或者是去找什么人幫她復仇,那是她自己的事,我對高家已算仁至義盡!”
“是!”云柳恭敬行禮。
沈溪又道:“京城現如今是多事之秋,再派人打探,主要圍繞劉瑾和陛下出宮這兩件事,但切記不得驚擾圣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