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凝重,午門外一片寂靜。
劉健和李東陽等大臣還在跪諫中,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不可避免感到一陣疲倦,但以他們內心之堅定,沒有絲毫離開的意思……莫說跪諫一兩日,大明自開國以來,臣子跪諫幾天的情況常有,這些個大臣只是把今天晚上當作一個開始。
不吃不喝,也是跪諫的必然后果。
就在幾人感覺疲憊不堪時,遠處有人打著燈籠過來,等走近才知道原來是蕭敬帶著幾名太監出來。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算是在為蕭敬“伸冤”,蕭敬心中對在場大臣帶著感激,但他過來后卻是滿臉為難之色,道:
“諸位大人,你們請回吧!太后娘娘說了,明日會找陛下言及此事,諸位大人年事已高,經不起這深秋的風霜。天很涼了,據說張家口外已經下了大雪,若是諸位大人有個什么三長兩短,那就不好了。”
劉健道:“多謝太后娘娘體諒……我等一心為朝廷明辨是非,勸諫陛下遠奸佞、近賢臣。請蕭公公回去跟太后娘娘通稟,臣等繼續在這里跪諫,一直到陛下回心轉意為止。”
如今張太后派蕭敬出來勸說,在劉健等人看來,算得上是階段性勝利,下一步就要乘勝追擊,讓皇帝出來跟他們賠禮認錯,并且表示不再撤換蕭敬,再遵照朝臣的意見,將劉瑾等奸宦誅殺,就算最后免其一死也要趕出宮門,永遠不允許這些人回京。
蕭敬眉頭皺得緊緊的:“這……這不是讓太后為難嗎?太后不希望諸位大人跟陛下關系鬧得太僵,如今先皇剛故去不久,陛下年少無知,需要諸位大人輔佐……請諸位大人體諒一下太后娘娘的苦心……”
李東陽態度堅決:“蕭公公只管回稟便是,我等在這里跪諫,純粹是為大明江山社稷考慮,并非為私人得失,一切要看陛下意愿。”
蕭敬見勸說不動,只能尋思回去后該如何向張太后稟告,最后帶著遺憾的心情離開。
待蕭敬的身影消失在午門后面,李東陽自言自語道:“看來陛下快要回心轉意了。”
李東陽的聲音雖然很小,但參與跪諫的所有臣子都聽到了,劉健“嗯”了一聲,沒說什么,顯然對此有一定預判。
現在太后派蕭敬前來勸說無用,那下一步就會跟皇帝施壓。皇帝眾叛親離,必然不會為了保幾個太監而令君臣不睦,只能被動妥協,甚至前來認錯……
設想是好的,但究竟能否達成,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
……
正如李東陽預見的那樣,蕭敬回去見過張太后,張太后馬上前往乾清宮見兒子。
朱厚照對提拔劉瑾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一事態度堅決,別人勸說不動,張太后作為母親,覺得自己有必要讓兒子迷途知返,她準備跟朱厚照闡明大臣對大明江山的重要性,讓兒子去跟劉健等人認錯。
張太后抵達乾清宮時,朱厚照還坐在桌前發呆,等張太后走到他面前,他才反應過來。
“母后?您怎么來了?為何沒人通報?”朱厚照顯得很驚詫。
張太后沒有帶蕭敬前來,身邊只是跟了幾名宮女,她柔聲道:“皇兒,母后過來是想跟你說幾句知心話,不想別人打擾……無關人等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