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笑著點頭:“之厚,你見外了,我怎會多心?不過閹黨之禍,不得不除,這需要你和謝少傅多多費心,如果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開口!”
最后,王守仁還是表明了態度,這也是他和他父親共同抱有的態度。
……
……
宣府韃靼犯邊一事,在沈溪向朱厚照上奏兩天后,開始有大批翔實的情報傳遞到京城。
之前還算是秘密,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滿城皆知。
因為宣府距離京城不遠,有弘治十六年京師保衛戰的經驗,為了確保京師的絕對安全,京城進入全面戒嚴狀態,城門只有早晚各開一個時辰,防止韃靼騎兵長驅直入殺入京畿,威脅京城安全。
朱厚照之前讓沈溪調查情報,以確定自己是否御駕親征,但隨著戰報如雪片一樣飛到京城,他這邊對前線的情況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甚至韃靼出動多少人馬,劫掠哪些地方,也不需要沈溪羅列清楚,他想知道的,通過廠衛系統一律能知曉。
六月初五,距離朱厚照大婚之日已不到三日,朱厚照把文武大臣召集到奉天殿,這也是他登基以來少有召開的大朝會。
每次大朝會京城所有正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出席,此外尚有六科、翰林院、詹事府的低品階官員也會列席,而這次大朝會議題只有一個,就是關于西北軍事。
朱厚照一上來便表達自己的觀點:“……朕獲悉韃子犯邊后,心中無比憂慮,先皇新喪,韃靼趁朕新登基社稷未穩時來犯,實在是對朕和大明的挑釁,朕不甘做懦夫,軍民也不會容許朕做懦夫。”
“諸位臣工,朕決定御駕親征,親自帶兵前往宣府,將來犯的韃靼人擊潰,守御國門!”
小皇帝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但在很多大臣聽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怎么就是挑釁?
怎么就成了懦夫?
韃靼人年年犯邊,其實所求不過是跟大明通商的權力,但可惜朝廷只有被韃靼人打怕的時候才會開放通商口岸。
弘治十六年后,西北關塞內外貿易中斷,草原上的蒙古人想得到任何中原貨物,都只能靠劫掠所得。
當然也有一些不怕死的商人,出塞做生意,但這種情況極少見,畢竟這個時期大明對關塞管控還是非常嚴格的,這些能夠隨意出入長城的商人跟地方督撫、總兵脫不了關系。
正如沈溪所知,朱暉和劉宇等督撫就曾派人跟韃靼人貿易,獲取暴利。
若是換作以前,朝中文官分為兩個陣營,閹黨和那些忠直的文官在意見上有很大分歧,但這次聽說朱厚照要御駕親征,朝堂上下出奇地團結。
閹黨陣營的排頭兵,吏部尚書劉宇出列說道:“陛下,韃靼侵犯宣府方數日,不過是趁著我朝夏收在即,入關騷擾,這跟宣府一線長城尚未修復完畢有關……為今之計,當靜觀其變,按照以往慣例,韃靼兵馬會在半月到一月間撤走,夏收結束后,韃靼人搶無可搶,自然會退兵。”
劉宇作為曾經的大同巡撫,對于宣府周邊軍情非常了解。他出來說話,道理淺顯易懂,旁人聽了也會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