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當太子和新登基時,低聲下氣的時候多,而現在脾氣卻開始變得暴戾,動不動就會對身邊的人打罵,誰不順他的心意,便會被懲罰,就算是顧命大臣謝遷也不能得到他禮遇。
謝遷回道:“陛下年少,尚無婚配,更無子嗣誕下,先皇血脈傳承到陛下這里,已無儲君備選……敢問陛下一句,若您領軍出兵有個什么三長兩短,誰來治理萬民?”
“大膽!”朱厚照喝斥,“你分明是詛咒朕去死!你覺得朕去了宣府后,一定性命不保,是嗎?”
謝遷沒有被朱厚照的威嚴嚇退,依然用堅定的語氣道:“老臣并未有僭越不敬之心,但事實便是如此,但凡戰事發生,沒有一件事可以提前預料,當年土木堡之變的慘痛后果,陛下難道忘了?”
饒是在場的人都知道接受孝宗托孤的謝遷承擔著勸諫皇帝的責任,卻沒想到他會把話說得如此直白和切入人心。
很多話,根本就不能提,謝遷卻直接說了出來,甚至拿英宗土木堡之變說事,點明你祖宗有前車之鑒,你最好識相點,別亂來!
朱厚照氣憤不已,他想說服謝遷,或者用威逼喝退,但發現根本做不到。
熊孩子本身就是個色厲內荏之人,說白了就是徒有其表,想不出對策。
面對謝遷,打不得罵不得,更不可能把人趕走,到底是三朝老臣,他還等著謝遷打理朝政,自己溜邊兒享清福。
朱厚照見無法跟謝遷溝通,再次看向劉瑾,問道:“劉公公,你覺得朕是否應該御駕親征?”
劉瑾本以為自己的事情已經結束,正躲在一邊看謝遷的熱鬧,沒想到朱厚照毫無征兆地又把矛頭指向他,稍微一怔,隨即俯首行禮:“陛下……這……謝尚書所說的……有幾分道理!”
這會兒劉瑾既不想贊成,也不想出面勸阻,干脆把一切責任都推到謝遷身上,就算皇帝記恨,也會把賬算到謝遷頭上。
朱厚照怒道:“不管你們如何反對,朕已決定要御駕親征,誰反對的話,朕一律問罪!”
“陛下請三思!”
謝遷說完率先跪下,然后劉瑾跟著跪下。
“陛下請三思!”
有了劉瑾和謝遷表態,在場大臣心里有了數,本著法不責眾的心態,所有人都跪下勸諫,讓皇帝收回成命。
面對奉天殿內外密密麻麻跪下的文武大臣,朱厚照束手無策,氣得渾身發抖……說到底,他是皇帝,不能跟劉瑾那樣胡作非為,看起來這一回君臣對壘中朝臣獲勝,倒不如說是劉瑾勝利。
因為朱厚照無法駕馭群臣,只有靠劉瑾,而劉瑾卻不會跟朝臣講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