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議論實在太多,謝遷聽不過來,只能拿出耐心,不停解釋。
……
……
沈溪回到兵部不久,謝遷氣喘吁吁跟了過來,準備跟他算賬。
不過因為之前二人已談崩一次,謝遷沒有直接責問,而是準備先問清楚如何個誘敵深入法:
“……不管你想怎么樣,至少該對朝廷有個交待,不能你說什么便是什么。陛下對你信任有加,但你要讓朝臣知道,事情沒有脫離你的控制!”
沈溪看了看謝遷,拱手道:“閣老之前在朝堂幫學生說話,學生這里先謝過!”
朝會時沈溪跟謝遷提前沒有進行任何溝通,因此并不存在唱雙簧之事,只是借題發揮罷了。
謝遷不耐煩道:“老夫不是幫你,而是無時無刻不想削弱閹黨的權力,你不用領老夫的情。”
“老夫現在只問你一句,關于跟韃靼一戰,你有何打算?老夫要你把具體計劃詳細道來!”
沈溪微微一笑,回道:“若學生說并無計劃,閣老是否會失望?”
“你……你說什么?沒有計劃?那你……”謝遷正要加以斥責,馬上意識到沈溪不可能沒有通盤的考慮,暗自琢磨:
“沈之厚這些年來無論是對外敵,還是治理地方,都目標明確,計劃條理分明,這次他敢這么跟劉瑾叫板,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說沒計劃,騙誰呢?”
沈溪語氣平和:“學生的確沒有太好的計劃,畢竟韃靼人行事不拘常理,想要將其兵馬引誘到內長城居庸關一線,怕非易事。”
謝遷厲聲喝問:“那你在陛下面前還如此篤定?”
沈溪聳聳肩:“若學生語氣不那么堅決,不提出一些美好展望,陛下如何肯將權力交還兵部?再者說了,咱們計劃制定得再好,但只要韃靼人兵馬未到居庸關,陛下照樣不用御駕親征。如此一來,不正合謝閣老之意?”
“嗯!?”
謝遷之前還埋怨沈溪信口開河,但被提醒后,突然意識到,的確如同沈溪說的那樣,最好韃靼人直接撤兵,這樣正德皇帝根本就不用考慮御駕親征之事。
謝遷有些惱火:“沈之厚啊沈之厚,你到底搞的是什么名堂?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感情滿朝的人都被你玩弄于股掌之上?你為對付劉瑾,有必要如此折騰嗎?”
沈溪無奈地道:“誰叫很多事學生得不到人支持呢?學生所做一切,就如之前所說那般,一是為富國強兵,徹底解決邊患;二則為確保手頭擁有相對獨立的權力,不被劉瑾所害,若是能將閹黨徹底鏟除的話,學生別無他求。”
“只是……閣老總認為學生行事沖動,就算學生沒錯,也橫加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