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進院子,有個小側院,里面有幾間屋子,作為學堂教官辦公和平時學生休息之用。
在這里,暫時不設宿舍,因為學生都是京師當差的中下層將領,這些人就算沒安家,也有都督府和五城兵馬司安排的地方落腳,不需要在軍事學堂內找住所。
當然,隨著規模擴大,后期肯定會添加。
至于第三進院子,則是上課之所,最初準備了三間打通耳房的寬敞屋子,只是因為開始學生很少,一間屋子足矣,反正學生不多,就連先生也需要現培養。
總之沈溪手頭事情不少。
……
……
沒有安排開學典禮,五軍都督府的官員把學生送來,就先行離開,沈溪讓人把桌椅板凳搬進屋子,形成課堂。
什么都需要沈溪臨時操持,使得事情看起來千頭萬緒,繁雜倉促,沈溪正需要人手,故此十二名學生成為了幫手。
軍事學堂首期學員中,有一人沈溪非常器重,職位相對也較高,而且出自邊軍體系,正是王陵之。
王陵之不在十二名學生名單中,只是以沈溪護衛身份進入學堂,他在學堂內不單是學生,還要充當先生,當然不是讓王陵之教授兵法韜略,而是讓他教授實戰經驗,把一些邊軍常用到的作戰技巧教給學員。
就在沈溪安排事情時,王守仁進來傳報:“沈尚書,英國公和夏國丈在外候見!”
“嗯!?”
沈溪對于張懋的到來不覺得稀奇,畢竟開辦軍事學堂這件事上,張懋給予他一定幫助,但準國丈夏儒的到來卻讓沈溪有些摸不著頭腦。
因為前來的訪客在朝中地位不低,沈溪不得不重視起來,帶著王守仁一起來到前院迎接,這會兒張懋和夏儒正在打望沈溪開辦的軍事學堂,對建筑格局和用場有些不太理解。
沈溪跟張懋算是老熟人,雖然以前見面和溝通的機會不多,但互相間都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從沈溪出任東宮講官時,就不時跟張懋見面。
但夏儒,沈溪尚是第一次見到。
只見這夏儒年歲也就四十多,看起來相貌方正,一看就不是有野心之人。
或許是夏儒本身沒大的才學和地位,只是因為家教好,女兒獲得張太后和皇帝的認可,才麻雀變鳳凰。
此時此刻,夏儒見到在儒林享有很大聲望的沈溪,顯得很恭謹。
相互見禮后,張懋直接問道:“之厚,為何這軍事學堂前院,不設大堂或者客廳?大小是個衙門,若來了客人,連個落腳說話的地方都沒有……你是不打算建,還是說來不及建?”
沈溪解釋道:“公爺,畢竟這里辦學條件有限,僅能利用現在的建筑格局規劃用場。好在學堂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場地都要盡量滿足教學需求,若有人來訪,可到側院敘話……今日公爺能來,蓬蓽生輝,公爺和國丈里面請!”
張懋釋然地點點頭,旁邊夏儒卻趕緊拱手:“不敢當,沈尚書請!”
作為新晉國丈,女兒沒進宮門,夏儒在當朝兵部尚書面前適當體現出他的謹慎,還是有必要的。
無論沈溪年輕還是老邁,并不影響其在朝中的地位。
誰都知道沈溪三元及第的輝煌過往,也知道他是靠真本事上位,就算旁人非議沈溪年歲和蠱惑君王做事不當,也不能否認沈溪一步一個腳印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三人一起前往側院,沈溪在路上大致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辦學思路。
幾人還沒等到辦公室坐下,又有知客前來奏稟:“尚書大人,謝閣老在外求見!”
張懋不由笑道:“哈哈,于喬也來了,國丈,正好帶你認識一下當今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