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微笑著搖頭:“閣老舉薦何人,實在沒必要跟學生商議,以學生看來,無論是梁學士還是楊學士,都足以勝任閣臣的角色。但閣老可否想過,劉瑾是否會讓閣老舉薦的人才順利上位?”
謝遷黑著臉道:“他一個閹人,翰苑中誰會服他?即便有人歸附,也多為宵小之輩,無入閣之聲望!”
沈溪搖頭:“那可說不定。”
謝遷打量沈溪,不解地問道:“怎么,你覺得劉瑾能找到有能力入閣且愿意歸附他的人?”
沈溪當然知道歷史上誰入閣,且歸附劉瑾,甚至之后幾年都得勢之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尚書劉宇,還有年中因依附劉瑾調任甘肅巡撫的前山東左布政使曹元。
不過因后來擔任吏部尚書的張彩,才剛剛由吏部主事之身投靠劉瑾,尚未獲得重用,劉宇吏部尚書的位置相對也比較重要,下一步最有可能是朝廷連續越級拔擢任用的曹元和楊廷和、梁儲展開競爭。
沈溪知道有些話不宜說得太多,因為他的到來,蝴蝶效應已經形成極大影響,如今是謝遷留在朝中擔任首輔而不是李東陽,便已經具體體現出來。
沈溪道:“閣老問現在應防備何人?學生實在劃不出具體范圍,不過閣老可以留意一下近來跟劉瑾走得近的那些官員,即便不是翰苑出身,也有可能入閣。”
“嗯!?”
謝遷先是一愣,隨即不屑地擺手,“不可能,就算劉賊胡作非為,也不敢如此亂來,你放心,這件事老夫會處置好,總歸一時半會兒不會征召你入閣……等劉瑾倒臺,老夫會想辦法讓你增補入閣,遲早會有你當首輔的一天!”
沈溪心想,可不是,等楊廷和、梁儲這些人都致仕了,才輪到我來當首輔!反正我年輕,耗得起。
不過話說回來,我好端端的兵部尚書不當,去當名為閣老實則只是幫助皇帝處置公文的秘書和顧問,意義何在?
因我的年紀,別人見到我也不會太尊敬,最多是閣臣里最沒地位的那個,與其把那些前輩一個個熬死,不如早些尋求封公封侯。
有世襲的爵位,在沈溪看來最為穩妥,總比當個頂級文臣強。即便是閣臣,子孫最多蔭襲個監生或者中書舍人,又或者得到錦衣衛千戶的世襲官位,如果想世代榮華富貴,只有封公封侯才行。
至于封異姓王,在大明幾乎無法做到。
……
……
沈溪并不想在這個時代混吃等死,一心改變這個時代,留下獨屬于自己的歷史烙印。
而他對于兵制的一些改革,算是到任中樞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地方兵馬換戍京師,是沈溪所做第一項安排,通過這件事,他間接掌控京營,也就是十二團營。
沈溪回到京師幾個月,徹底清查了一下正德朝京營世襲軍戶數量,士兵已降到六萬人左右,這還是在加上近兩萬老弱病殘的情況下得出的數字。
京營的日常訓練都難以得到保證,更別說有什么戰斗力了,沈溪拿到情況匯報后憂心忡忡。
造成京營人心渙散的根本原因,在于軍隊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