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勛再道:“跟劉瑾正面為敵之事你暫且不必有顧慮,陛下歸政之前,謝尚書跟老朽都會跟劉瑾勢不兩立,這朝中決心跟閹黨斗爭到底的人不少,你只管去做你的事情,兵部為你掌控對文官而言就是最好的消息,絕對不能讓劉瑾把魔爪伸向軍隊,否則恐引發朝局混亂!”
沈溪恭謹地道:“只要我在朝一日,軍權絕不旁落,這是在下對同僚的承諾。”
“你不必做什么承諾,事在人為,如今陛下看重你,但誰知將來陛下有何心思?劉瑾如今不過一時得勢罷了,縱觀歷史,當權者曇花一現多了去了……謝尚書怕你心里有陰影,之前便囑咐過,若今日在朝堂跟你生出罅隙,讓老朽在散朝后單獨跟你言明。如今朝中諸多人盯著他,若他親自跟你交待什么,實在不妥。好了,言盡于此,你我就此道別吧。”
屠勛語氣誠懇,聲音里透著一抹凄涼。
沈溪再度行禮,沒有繼續前行,駐足目送屠勛遠去,才又邁開沉重的步伐。
……
……
華燈初上,壽寧侯府,張鶴齡和張延齡剛從皇宮回到家中。
二人進入正堂,張延齡已忍不住破口大罵:“……那些文臣簡直就是廢物,一點兒魄力和擔當都沒有,明知劉瑾回來他們沒好日子過,居然不以死相諫……尤其是姓沈那小子,居然幫劉瑾說話,哼,看劉瑾回來不活剝了他!”
張延齡的怒氣,全來自于對劉瑾的忌憚,想到劉瑾回朝到手的權勢會被其重新竊奪,內心便隱隱不安。
張鶴齡比張延齡淡定多了,道:“二弟,你先別發火……難道你沒看出來,正是因為陛下對劉瑾百般縱容和偏袒,才令文臣對劉瑾回朝之事無計可施?”
張延齡略帶不滿:“大哥,你怎么也幫那幫百無一用的文臣說話?你沒看姓沈那小子,他態度明確請調劉瑾回京……我看這小子簡直活膩了,劉瑾離開京城就是他一手炮制,回來后能輕易放過他?”
張鶴齡搖了搖頭,眉頭微皺,似在思索什么,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二弟,你也說劉瑾回朝受影響最大之人非沈之厚莫屬,他為何會出面幫劉瑾?是他覺得可以跟劉瑾講和?還是說他有自信讓劉瑾回不了京城?”
張延齡一愣,隨即眼珠子骨碌碌一轉,問道:“大哥的意思,是他先在陛下面前賺個好人,回頭設計將劉瑾誅除,里外都不吃虧?”
張鶴齡長嘆口氣,無奈搖頭:“誰知道呢?滿朝上下,讓人看不懂的不是謝于喬,也非我們那皇帝外甥,而是這個沈之厚,他年紀輕輕就有今天的地位,你以為他單純靠逢迎和取巧?”
“就算不靠花言巧語上位我看也好不到哪兒去……陛下對他寵信有加,言聽計從,旁人對他的評價從來都是褒貶不一,誰敢打包票他就不是佞臣?”
張延齡嘴上這么說,但底氣卻沒那么充足。
張鶴齡沒好氣地道:“你啊,就是死犟,跟你說什么總聽不進去……沈之厚回朝明知劉瑾會對付他,卻依然不拉幫結派,甚至跟謝遷等文官都貌合神離,儼然成為朝廷中立派的代表,他到底安得什么心,你知道?”
被自己兄長教訓,張延齡沒有辯駁,一個人坐在那兒生悶氣。
張鶴齡繼續道:“如果不是我之前猜測的兩種情況,那就是說,沈之厚知道無法挽回陛下之心,只能先由著陛下心意將劉瑾調回朝,因劉瑾之前擁有的權力已失去大半,就算劉瑾回來,朝中各大勢力也會聯合起來與之作對,劉瑾的日子不會像以前那么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