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道:“這件事,既然焦大學士不想牽涉進去,那就改以吏部上清議疏,引導輿論,把沈之厚定為亂臣賊子。公公接到清議疏后先假意推辭幾次,再到豹房跪見陛下,若實在無法面圣,可先斬后奏,將朱批后的沈之厚請辭奏疏交由吏部執行!”
“好,就這么辦!”
聽張彩這么一說,劉瑾深覺有理,握緊拳頭,好像腹中已有定案。
劉璣請示:“不知在下能為公公做何事?”
劉瑾沒有回答,張彩笑著道:“劉尚書可在朝中為劉公公搖旗吶喊,發動戶部的人上疏彈劾沈之厚,造成滿朝大臣對沈之厚競相攻訐之勢,最好再在民間找一些人議論……沈之厚在朝堂上對陛下不敬,那可是大不敬之罪,難道還讓他逍遙法外不成?”
劉璣忍不住看向焦芳,想聽聽這位內閣次輔的意見。
但此時焦芳黑著臉站在那兒,沒有回話的意思。
劉瑾見狀,知道焦芳不支持,但他已不在乎旁人的看法,正式做出決定:“既如此,咱家就把事情安排下去,你們回去后,立即讓麾下官員和門生故舊寫彈劾奏本,一定要把姓沈的小子徹底拉下水,他一天不離開京城,咱家一天沒好日子過。”
“是,劉公公!”張彩顯得最上心。
劉瑾欣然采納意見,他感覺自己距離替代劉宇更近一步。
至于焦芳,由始至終都沒答應劉瑾。
等一干人從劉璣府上離開,焦芳猶豫一下,決定去找謝遷,把事情告之,讓老友有個防備。
焦芳找來心腹手下,問了當日輪值情況,得知謝遷不在文淵閣值守,也不在長安街小院,那就是說回謝府去了。
焦芳非常為難,他跟謝遷之間畢竟有隔閡,且二人處于不同陣營,去謝府進見太過顯眼,謝府門前必然有京師各大勢力的眼線盯著。
故此,他只能派信得過的人前往謝府通知,自己則打道回府,不想過多理會。
……
……
劉瑾準備全力出手對付沈溪。
他之前計劃過很多次,但發現沈溪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無法撼動。
就算朱厚照和沈溪因鐘夫人之事鬧矛盾,他依然沒機會下手。
但這次情況卻不同,沈溪觸及逆鱗,朱厚照的憤怒和失望顯而易見,而沈溪似乎也對皇帝的胡作非為非常失望,所以劉瑾看準機會,一舉把心腹大患給解決。
就在劉瑾綢繆時,謝遷通過焦芳獲悉了劉瑾的陰謀。
謝遷非常緊張,明白劉瑾這一步棋走得有多狠辣。
“……劉瑾想先斬后奏,代天子朱批,讓沈家小兒罷官去職,造成既定事實,再呈奏天子。如此就算天子有悔意,也是木已成舟,無法收回……”
謝遷連夜把王鑒之請到自己府宅,將了解到的情況和盤托出,王鑒之聽到后心里有些不爽。
我之前被劉瑾算計,差點從朝中退下,你謝于喬沒見如此緊張,好在沈之厚跟陛下頂撞,才把事情給攪黃。但現在沈之厚出了點事情,看把你急成什么樣子了,分明是厚此薄彼啊!
王鑒之盡管心生不快,但想到沈溪是為他出頭才造成如此被動的局面,還是愿意出一把力。
“于喬,你先莫慌張,無陛下首肯,就算劉瑾想這么做,也要思量一下嚴重的后果……再者,這件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謝遷不知該怎么回答,總不能說是焦芳把消息透露出來的。
原則上說,焦芳屬于閹黨首腦之一,但實際上這位內閣次輔屬于兩面派,謝遷這樣正直的文臣都沒覺得焦芳行事有過分,在內閣尚能做到相安無事。
“你先別管我如何得知,既然劉瑾有為惡的可能,就必須要預作防備,不能讓事情繼續發酵,如今陛下仍留滯豹房,已有許久不曾見朝臣,我等應尋求面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