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和王鑒之一起入內,到了永壽宮暖閣,張太后已坐好,旁邊隔著個簾子,里面似乎坐著一個人。
王鑒之不敢抬頭看,跟著謝遷進內后,只管依樣畫葫蘆。
“見過太后。”謝遷行禮道。
王鑒之連忙跟著行禮。
張太后懷里抱著一只貓,聽到問候,她將貓交給旁邊的宮女,抬手道:“謝少傅能來,真是蓬蓽生輝,哀家在宮里這許久,多時未見朝臣,只有謝少傅偶爾過來跟哀家說說外面的事情……”
王鑒之一聽,這才知道謝遷是這里的常客。
張太后再道:“這位是新任刑部王尚書吧?哀家聽說你是成化十四年進士,斷案如神,從地方知縣做起,一路升遷至今,實在難能可貴。你和謝少傅一同輔佐皇上,對大明來說實在幸甚……”
王鑒之一聽深宮中的張太后知道自己的過往,深感榮幸,連忙站起來謝禮。
等王鑒之坐下,謝遷說道:“太后,老臣今日前來,是有要事跟您啟奏。”
“哦?”
張太后遲疑一下,隨即打量旁邊簾子方向,道,“謝少傅,哀家今日恰好在跟一位宮人敘話,她在這兒不礙事吧?”
謝遷往簾子那邊看了眼,發現里面是一名女子后,不由一凜。
他跟王鑒之都想到一個問題,里面不會是當今皇后吧?
關于這位夏皇后,傳聞很多,卻沒人見過其真容,因為朱厚照荒誕不羈,幾乎每天夜里都在宮外過夜,以至于夏皇后入宮來未曾被朱厚照寵幸過,這個皇后做得有名無實。
謝遷道:“無礙。”
張太后先將周圍宮女和太監屏退,只留下簾子后那名女子,然后看著謝遷,抬手道:“謝少傅請直言吧!”
謝遷立即將當日在乾清宮內發生的情況跟張太后說了。
關于沈溪頂撞朱厚照,謝遷盡可能輕描淡寫講述,而對于劉瑾等閹黨所為,謝遷添油加醋,將其形容得十惡不赦。
說完后,謝遷低下頭,等候張太后訓示。
張太后嘆道:“沈尚書乃是舉世皆知的能臣,先皇健在時,他長年在外,為大明社稷穩固立下汗馬功勞,那時先皇便想讓沈尚書回朝為部堂,卻一直為劉少傅阻攔……”
謝遷和王鑒之仔細聆聽,沒有接茬。
張太后再道:“皇兒登基后,將沈尚書迎回朝任兵部尚書,哀家覺得非常合適,沈尚書年輕有為,跟皇兒有師生之情,若君臣相宜,盡心輔佐,不難開創新的盛世。但……如今朝堂太亂了……”
謝遷道:“太后明鑒,劉瑾此人極不安分,自執掌司禮監后便欺上瞞下,靠著陛下寵信一手遮天,陛下從不過問朝事,將所有權力皆托付劉瑾,朝中臣僚想面圣一次都難,劉瑾現在更想越過陛下,直接將沈之厚革職……”
“啊?”
張太后稍微驚訝一下,問道,“劉公公乃東宮故人,看起來挺老實的,未必有這膽量吧?謝少傅從何聽聞?”
謝遷無奈道:“老臣是從劉瑾身邊人口中得知,千真萬確。”
張太后顯然不想參與到朝廷黨爭中,以一種中立的態度道:“朝中孰是孰非,哀家久在深宮內苑,哪里能分辨清楚?這些事,不該由哀家來管,皇上已許久沒來請過安了,就算想管也管不了……”
“皇上跟沈尚書間的隔閡,想來都是意氣之爭,沈尚書年歲不大,謝少傅為何不去勸勸他,讓他主動跟皇上認個錯呢?”
謝遷一聽,就想出言辯解,卻被身后的王鑒之拉了一把。
謝遷性子急,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收斂心神,無奈地道:“老臣也曾勸過,沈溪小兒知道自己一時沖動釀成大錯,心生悔意,但無奈無法面圣。如今我朝內憂外困,希望太后娘娘能出面斡旋……不令劉瑾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