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總算明白過來,齊齊行禮。
……
……
沈溪這邊召集手下開會,宣府巡撫衙門里,楊武正在會見朝廷派來負責屯田事務的戶部右侍郎任監右副都御史胡汝礪。
胡汝礪四十歲出頭,跟劉瑾是同鄉,因巴結得力,官品一路飛升,短短一年間便從四品知府遷到如今正三品大員。
因為胡汝礪有在大同任知府的經歷,所以劉瑾派他到宣府、大同來治理屯田,說白了就是派個親信來盯緊沈溪,順道斂財。
楊武作為閹黨中人,胡汝礪前來他自然要好酒好菜款待。
當天楊武、胡汝礪、張文冕和江櫟唯等人一起出席,陪同的有巡撫衙門屬官。
酒足飯飽,楊武將胡汝礪和張文冕請到密室,胡汝礪把劉瑾的話傳達。
“……本官自京城出發時,劉公公特地交代,此番治理屯田,不留死角,務必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公公對西北非常重視,除了本官外,尚有新任寧夏安巡撫,陜西黃巡撫等人負責治理屯田……”
楊武聽了心里直發怵。
劉瑾派來治理屯田之人,除了宣大之地是有著戶部右侍郎頭銜的胡汝礪,其余都是直接掛巡撫銜,把原來的巡撫給替換下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寧夏巡撫安惟學和陜西巡撫黃寶等人。
這被楊武看來是劉瑾進一步控制九邊重鎮的重大舉措,畢竟之前宣大和三邊之地很多官員、將領名義上投奔劉瑾,但最多只是給劉瑾送禮,劉瑾連人都沒見過,更別說將這些人當作心腹。
但現在劉瑾派出來的,全是信賴的手下,經過如此一番替換,三邊以及宣大之地的督撫和總兵,基本都是閹黨中人,除了宣大總督沈溪,剩下的人不足為慮。
楊武心道:“劉公公派戶部侍郎來宣府,卻沒有將我替換下去,恐怕是要防備沈之厚!”
張文冕問道:“那公公對于宣府地方民亂,有何交代?”
胡汝礪道:“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平息,不得拖沓,軍餉方面要地方自行籌措,且不得倚重宣大總督衙門,軍功須為公公信賴的軍將所得。”
“哈哈,這個容易!”
楊武笑道,“本就沒有民亂,說誰立下戰功,那不就是誰的戰功?”
楊武笑著說完,發現胡汝礪和張文冕都在打量自己,略一回味才發現自己說錯話了。
張文冕冷聲喝斥:“楊大人,這飯可以亂吃話卻不可亂講,地方民亂乃因宣大總督沈之厚胡作非為所致,這是上下協調一致的口風,之前你已經出了一次岔子,難道還想再出問題不成?”
“是,是!”
楊武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發現自己這個巡撫本來是在場三人中官秩最尊者,但因為跟劉瑾關系親疏有別,反而成為最沒地位的那個。
胡汝礪道:“公公后續還會派人前來,主要是負責督建行宮,為陛下移駕宣府做準備。我到宣府來,做事還需仰仗諸位,若有行事不周之處,請多多擔待!”
楊武這下不敢輕易應承了。
張文冕笑道:“公公往宣府鎮派來這么多能人,姓沈的有難了!直至今日那廝還沒把軍權拿過去,看來就算此人三頭六臂,此番也是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