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卻不知,朱厚照并不是懷疑沈溪,完全是因為面子問題。
朱厚照這邊不想讓人覺得他什么事都要倚重沈溪。
劉瑾問道:“那從京城調撥多少人馬赴寧夏平叛?”
朱厚照道:“兵馬一多,必然導致行進緩慢,最好調精兵良將,又以騎兵為主……暫時調撥一萬兵馬,具體事項由你安排。”
劉瑾更高興了。
之前五軍都督府被經營得像塊磐石,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他沒辦法涉足其中,軍權集中在一眾勛貴手上,又以張懋權柄最大,而外戚黨則牢牢掌握京營,讓劉瑾平時做事受到不少掣肘。
現在朱厚照讓他安排出兵事項,意味著他可以便宜行事,除了可以借機斂財外,還讓他接觸到兵權,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能夠影響京畿安危,跟九邊之地的軍權大不相同。
劉瑾當即表態:“陛下信任老奴,老奴一定把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至于第二位監軍太監人選,不如讓魏彬魏公公擔任,他做事一向穩妥,且之前有督軍三千營的經歷……”
“嗯!”
朱厚照沒多少主見,他一邊要防備劉瑾,一邊卻又倚重劉瑾,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運籌帷幄,各方面利益都兼顧到了,卻不知是在養虎為患。
朱厚照道:“就按照你說的辦,讓魏彬擔任楊一清的監軍,楊一清出任寧夏巡撫,名義上是討賊軍副帥,但擁有自行調兵的權力,無需事事聽從沈尚書吩咐,避免貽誤軍機。”
“那陛下是否要見一下楊大人?楊大人目前正在京城候缺。”劉瑾請示。
朱厚照打了個呵欠,只覺腦袋昏昏沉沉,無精打采地揮揮手,道:“人朕就不見了,所有事情交由你來安排,你要記得,此番涉及大明邊疆安穩,若安排得當,回頭朕會記你一功!”
……
……
或許是朱厚照的甜棗來得正是時候,劉瑾之前心中擔憂,一掃而空。
他生怕安化王謀反的旗號問題,會影響到他在朝中的前途,但以目前的情況看,朱厚照對他信任如故,讓他倍感心安。
回去后,劉瑾找來張彩和孫聰商議。
以張彩和孫聰的精明,也沒看出這件事有何不妥,甚至對沈溪被任命為討賊軍主帥也都淡然處之。
張彩道:“既然陛下執意讓沈之厚去寧夏,足見對此事看重。不過想想也是,此番安化王叛亂,乃是陛下登基以來最大的事件,重視也屬正常!”
劉瑾冷笑不已:“咱家豈能不知陛下對此戰的重視程度?但讓沈之厚去寧夏立功,咱家不甘心啊。”
孫聰笑道:“現在陛下讓楊大人自京城帶兵去寧夏,不也是對沈尚書有所懷疑?兩路兵馬齊頭并進,最后功勞歸誰還不一定,公公足以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算不上,至少不會讓姓沈的小子繼續風光得意!”劉瑾握緊拳頭道。
這邊劉瑾剛剛跟張彩和孫聰商議妥當,便有下人進來傳報,說是楊一清和魏彬二人前來拜訪。
張彩臉上浮現遲疑之色,劉瑾知道他在顧慮什么,手一揮:“尚質跟克明入內等候,讓咱家見過他二人,做一些交代。”
張彩和孫聰沒多言,依言進入后廳,這里跟前廳只隔著一道門簾,如此二人能聽清楚劉瑾跟楊一清、魏彬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