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心想:“本想借你謝于喬之口,把安化王起兵‘清君側’的旗號上呈,讓陛下警醒,你倒好,居然一退六二五不管了?”
若是換作普通人,或許早就心涼了,萬念俱灰,失去跟劉瑾對抗的勇氣,但張永心智堅韌,早見慣朝中官員相互推諉,認為跟沈溪商議也沒什么。
謝遷意識到張永心懷不滿,補充道:“很多事始終需要靠軍功說話,現如今叛亂尚未平息,便要借題發揮的話……或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張永苦笑著行禮:“咱家明白了,一切等取得戰功再說。到宣府后,咱家會跟沈尚書商議清楚,謝尚書您這邊也當早些做出安排才是。”
言語之間,張永對謝遷非常恭敬。
二人又說了一些事,張永突然看著云柳道:“云侍衛,你這是要隨咱家一起回宣府?”
謝遷沒有跟張永介紹云柳,他見張永這態度,便知二人是舊識,甚至張永清楚云柳在沈溪身邊地位如何。
云柳道:“大人安排卑職留在京城辦事,暫且不能護送張公公往宣府,不過卑職會派遣精干人員進行保護。”
謝遷問道:“是否需要由老夫安排人手?”
張永趕緊擺手:“不必了,咱家手上也有人……劉瑾那老匹夫對咱家甚是仇恨,指不定半道會派人加害,此番前往宣府,實在是危機重重啊!”
謝遷略微頷首,對云柳道:“那就勞煩云統領多派人手保護張公公,一定要確保張公公平安到宣府!”
“得令!”
云柳沒有說豪言壯語,直接領命。
……
……
朝廷安排出兵,楊一清、魏彬和張永,分成兩路出發。
楊一清所率兵馬從紫荊關而出,至于張永則要經居庸關前往宣府,兩方在行進路線上有所偏差。
楊一清所率兵馬上萬,系劉瑾征派,其中半數為精銳騎兵。
劉瑾想讓楊一清跟沈溪爭首功,除了將地方換戍京師的騎兵抽調一空,還從京營調撥三千騎兵。在劉瑾看來,若是楊一清得勝,就更有理由留沈溪在西北,不得還朝,如此一來也就沒人敢在朱厚照跟前說三道四。
不過就算如此,劉瑾還是做了好幾套應急方案,提防沈溪。
消息在短短一天時間內,便傳到宣府鎮,入沈溪之耳。
沈溪的情報體系強大,尤其涉及京師情報,在云柳主持下,消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傳遞。
這次親自前來送消息之人,乃是風塵仆仆的熙兒。
熙兒一路上換馬不換人,非常辛苦,呈現在沈溪面前的簡直是個被塵土包裹的“灰蛋”。
“……京師情況如何?”
沈溪對于出兵細節,并不是那么關心。
其實朱厚照派兩路人馬出兵,也在沈溪料想中,在他看來,誰領兵并不重要,關鍵是誰可以在事后拿安化王謀反的事情來做文章。
不是他捅破,就需要旁人來捅破,多一個楊一清,好像順從歷史走向,但最終的結果如何,沈溪無法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