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溪領兵出征,出宣府入大同,穿偏頭關過黃河,一路遠去。
這對宣府官員和將領來說,可算是送走一個瘟神。
楊武回到巡撫衙門后,心里還在琢磨:“我這官途為何如此不順?好不容易攀上劉瑾,得到巡撫之職,本以為有入朝為京官的希望,誰知卻攤上這么個頂頭上司?滿朝上下誰人比沈之厚更難纏?”
跟在楊武身后的白玉則顯得很高興,道:“楊大人,沒想到給沈大人送禮如此順利,以前還以為他是那種頑固刻板、拒絕收受禮物的錚臣呢。”
楊武沒好氣道:“你知道他收禮的目的是什么?”
“嗯?”
白玉一臉驚訝,想了想拱手道,“還請不吝賜教。”
楊武道:“他一反常態收受禮物,事情反而不太尋常……現在只寄希望于他徹底離開宣府不歸,回朝安心當他的兵部尚書,這樣你我就不用再招惹麻煩。”
因為楊武沒解釋沈溪收禮的目的,白玉訕笑兩聲,道:“沈大人留在宣府其實也沒什么,現在陛下讓劉公公派人到宣府來修建行宮,指不定什么時候圣駕就要移鑾宣府……不是說陛下定了兩年平草原的國策?”
“無稽之談,無稽之談……”楊武罵罵咧咧,白玉不知道他究竟對什么不滿,畢竟此番送禮楊武也有份。
恰在此時,外面有侍衛進來傳報:“兩位大人,戶部侍郎胡大人求見。”
楊武頓時緊張起來:“這……這可有些麻煩了,等會兒見到胡侍郎你說話可要小心點兒,不要把送禮的事說出來。”
白玉點頭應是,然后跟隨在楊武身后,一起出去迎接胡汝礪。
胡汝礪剛進正院,見到楊武和白玉,沒等二人上前行禮,便用一種嚴厲的口吻喝道:“楊軍門,瞧你做的好事!”
楊武故作糊涂:“良弼兄何出此言?”
在大明,祖籍南直隸應天府溧陽縣、出生于寧夏左屯衛的胡汝礪,累祖孫三代始成寧夏名儒學人,在士林中逐步享有盛譽,就算刨除劉瑾特使的身份,楊武作為后進,也要在胡汝礪跟前畢恭畢敬說話。
胡汝礪橫眉怒視,或許是察覺到周邊有巡撫衙門屬吏和書辦在,不適合敞開說話,一擺手,道:“進內再言。”
楊武跟白玉對視一眼,隨即二人一起進入后堂,此時胡汝礪已坐下來,拿起杯剛泡制的香茗在喝,顯然是得到消息一路風塵仆仆趕路回來。
胡汝礪放下茶杯后,問道:“今日沈之厚可是領兵西去?”
楊武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不需要隱瞞,點頭道:“正是如此,陛下圣旨和兵部調兵公文于昨日抵達宣府……今日領兵出征……時間掐得剛剛好……良弼兄,這沒問題吧?”
胡汝礪氣沖沖地說:“公公之前可有言在先,讓你阻撓沈之厚出兵,為何他昨日剛得調令,今日就能將兵馬整頓完畢?”
這下楊武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雖然劉瑾來信讓他催促沈溪上路,但按照常理沒個三五日兵馬根本無法整頓完備,沈溪絕無可能如此順利便領軍西去。
如果把巡撫衙門和總兵府早就為沈溪整頓好兵馬,卻因沈溪堅持才遲遲不出兵之事說出來,更不知胡汝礪會藉此如何大做文章。
楊武看著白玉,連連使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