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擰子道:“好似咱家很喜歡這些報捷公文一樣,其實咱家……有很多事跟陛下啟奏過,咱家不想讓劉瑾繼續欺瞞圣聽……”
張苑眼前一亮,從言辭間,他能感覺到小擰子向他示好,當即眨眨眼:“那擰公公準備……”
小擰子笑了笑,道:“張公公是聰明人,對于寧夏鎮叛亂,你應該清楚得緊,到現在劉公公都不敢把安化王謀逆所打旗號說出來,若是被陛下知曉安化王要以‘清君側’來拉攏人心,你覺得陛下會如何想?”
“這……”
張苑無比震驚,他本以為朱厚照早就知曉,卻不加理會,到現在才知原來劉瑾一直欺瞞圣聽。
小擰子道:“咱家也不知真相如何,不敢貿然說出,畢竟劉公公權勢太大,有些事必須要等合適的時候才能說。”
張苑趕緊問道:“不知何時才合適?”
“當然要等寧夏鎮平叛將士凱旋回京后再說。”小擰子道,“這些話由咱們這種奴才說出來,總歸不妥,還是交給朝中大人來說才會有效果,尤其是沈尚書這樣深得陛下信任的大臣。”
“對,對!”
張苑想到自己有個侄子在朝做官,深得皇帝寵信,頓時看到了希望。
小擰子走上前,壓低聲音道:“為了讓劉公公徹底垮臺,張公公最好與咱家精誠合作,若你把消息泄露出去,非但劉公公不會記你的好,咱家這邊……也不會放過你!”
張苑打了個寒顫,發現自己處在夾縫中,已別無選擇。
……
……
京城內形成一個倒劉瑾的聯盟。
主腦之人便是內閣首輔謝遷,朝中尚有張懋等勛貴暗中支持,而在朱厚照身邊,又有小擰子、張苑、司馬真人作為內應。
朝野外,尚有沈溪、張永等人聯絡綢繆。
因沈溪并未跟楊一清打招呼,現在當務之急便是讓楊一清也加入到這體系中,以歷史上最終結果來看,根本不是什么難事,因為史載“倒劉事件”就是由楊一清和張永攜手炮制出來的。
沈溪于七月十六帶領人馬抵達寧夏鎮外,并未第一時間進城。
八百里的路,如果一路急行軍的話或許可爭取在六日左右抵達,但沈溪到底沒必要催促麾下兵馬過甚,就算現在用八天時間趕完所有路程已讓士兵們苦不堪言。
沈溪領兵在城外駐足不前,固原總兵曹雄先派出人來迎接,楊一清那邊卻沒有任何消息。
“沈大人,看來這寧夏城內暗流涌動啊……”
張永陪同沈溪一起去見曹雄派來的使者,酸溜溜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一股奚落,似乎在提醒沈溪,這寧夏鎮內已斗成一團。
沈溪裝作聽不懂,等見到來使,乃是固原總兵旗下一名姓宋的參議后,沈溪明白了曹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