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不動聲色,稟報道:“刑部左侍郎張子麟在查辦劉瑾案中頗為盡力,且他在刑部多年,有處斷讞獄之能,不妨讓他進位刑部尚書。”
朱厚照往那份閹黨名單上看了一眼,皺眉道:“奇怪,為何張子麟位列閹黨名錄?這是怎么回事?”
本來沈溪還說知道那份名單,經此一事,已是破綻百出。
謝遷臉漲得通紅,不知該如何作答,沈溪則神色淡然:“陛下,就算列入閹黨名錄,也不可能抹殺真正的人才……據微臣所知,許多人依附閹黨屬于不得已而為之,并未真正幫劉瑾做事,若陛下能將其中才能卓著之人加以重用,反倒可收攏人心,全心全意為陛下效命!”
謝遷嘴上嘟噥:“正著說也是你,反著說也是你。”
朱厚照在很多事上本就沒有主見,聽到沈溪的話,微微頷首,覺得有那么幾分道理。
朱厚照道:“既然這個張子麟有能力,且他跟劉瑾結交不深,那就法外開恩,不予追究,但讓他進位刑部尚書……朕覺得不太合適,沈尚書,朕記得以前參觀兵部和軍事學堂時,兵部侍郎……對,何鑒,有一定能力,不如就讓他來出任刑部尚書……”
當朱厚照把話說出來,在場一個發表意見的都沒有。
沈溪擔任兵部尚書時,熊繡和何鑒是兵部左右侍郎,后來曹元入朝,熊繡致仕,何鑒一直留在兵部,直到沈溪被發配往宣府,何鑒才被迫致仕,但難得朱厚照記得有這么個人,等于說何鑒又重新被起用,還直接進位尚書。
關于這個人選,謝遷也沒什么好爭執的。
謝遷跟何鑒關系不錯,再加上何鑒是正經的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出身,如今在閹黨被誅除需要復用舊官時,由何鑒來出任刑部尚書再合適不過。
另外,謝遷不太認同沈溪提拔張子麟的意見,但凡被他列入閹黨名錄的,都不被其所喜。
朱厚照安排完刑部尚書,顯得志得意滿,道:“六部部堂,只剩下吏部尚書定不下來,讓朕好好斟酌一下,至于各部侍郎,還有五寺正卿和少卿……”
說話間,朱厚照看著沈溪,想要征求沈溪的意見。
沈溪道:“應當酌情從原本致仕的舊官,以及南京六部和五寺中選拔調用。”
但凡簡單不用過腦子,而且相對合適的建議,朱厚照一概都會同意,當即點頭:“朕也有此意,京師出現官職空缺,從南京調用本是題中應有之意,朕覺得沈尚書在選派官員上,有極高造詣,這吏部尚書不由你來當,實在可惜了!”
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
謝遷還在生氣,怎么又是沈之厚?朝中那么多官員,難道就找不出個比沈之厚更合適的吏部尚書?
念及此,謝遷看了洪鐘一眼,想讓洪鐘出來幫忙說話,畢竟洪鐘是左都御史,朝廷七卿之一,話語權還是有的。
但洪鐘卻視而不見,故意裝糊涂,他頗有自知之明,眼下能保住官位已實屬不易,再在這問題上發表意見,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朱厚照道:“這件事到此為止吧,把閹黨名單公之于眾,讓大臣們好好議論一番,如果沒問題的話,這些人一律撤職,哦對了,張彩……還有軍中附逆之輩,包括廠衛官員,一律不得赦免,文官或許一時昏聵,這些人可不能糊涂,他們是朕最信任之人,卻歸附閹黨,朕必須要嚴懲才能解心頭之恨!”
朱厚照所說的人中,除了之前由張懋扭送至刑部的五軍都督府將領外,尚有前后兩任錦衣衛指揮使楊玉和石文義。
本來這些人可以只被革職而不予追究責任,但現在朱厚照發了話,那就非死不可。
謝遷不想營救這些閹黨骨干,本來他就恨這些人跟劉瑾勾結,巴不得嚴懲。稍微收拾心情,謝遷準備提請劉健和李東陽回朝之事。
朱厚照突然發話:“對了,焦芳和劉宇二人,平時跟劉瑾過從甚密,應該也寫入閹黨名錄,二人必須革職,如此一來內閣有了空缺,沈尚書恰好是翰苑出身,不如讓沈尚書入閣,同時兼領兵部,這應該有例可循吧?”
謝遷心里來氣,怎么說到一個重要官職,就非要沈溪充任不可?
謝遷這次直接進言:“陛下,以閣臣之身兼領部堂,只為虛銜,不得出任實缺,請陛下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