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沈溪提出增加稅收來源,包括擴大商貿,這讓朱厚照一時間陷入困惑。他想了想,好奇地問道:
“沈先生,做買賣很賺錢嗎?不是說商人都不入流,嚴重損害大明統治根基嗎?”
沈溪道:“古之為國者使,商通有無,農力本穡。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權衡。然至于病,乃無以繼也……余以為欲物力不屈,則莫若省征發,以厚農以資商;欲民用不困,則莫若輕關市,以厚商以利農。”
沈溪這段話引用了此時還未出世的張居正的觀點,看到朱厚照像聽天書般一臉茫然,不由搖了搖頭,用大白話說道:
“做生意有賺有虧,不是做什么都能賺錢,也有虧本的時候。做生意說白了就是低買高賣,看似影響大明秩序,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正是因為有商人存在,商品才能在不同地區間流通,以達到互通有無的目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才能通過售賣糧食、產品賺到急需的錢,購買生活必須品。”
“哦。”
朱厚照這才明白了些,輕輕點了點頭,但目光中依然滿是疑惑,因為他自小所受教育,營商者多為下九流,什么時候有沈先生說的這么重要了?
沈溪見朱厚照似懂非懂,繼續說道:“工商以其盡心于利器通貨者,而修治具養,尤其工與農也。故曰:四民異業而同道。”
按照慣例,沈溪又用白話進行補充:“若能擴大工商業,陛下必能以工商稅收充盈內庫,屆時只管定下國策,工商稅全數充內庫,有溢出者再歸戶部府庫,可由陛下定規矩,畢竟此先河乃陛下所開,就算迂腐的御史言官也無法對陛下所做事情說三道四!”
“嗯,這倒是個好主意,自古生財不外乎開源和節流,既然節流做不到,那就想辦法開源……還是沈先生想得周到!”
朱厚照聽說既能賺錢,還不用被御史言官指責,更不影響大明府庫收入,對他而言就值得嘗試,雖然他根本不明白沈溪所說的工商稅到底是什么東西。
朱厚照再問:“沈先生,征收工商稅該如何實施呢?眼下大明就有許多做買賣的人,如果突然給他們增稅的話,他們不會鬧事嗎?御史言官不會非議‘與民爭利’?朕覺得有些麻煩啊!”
沈溪道:“要實施必然要先經過試驗,便以京師作為試點,朝廷給予工商業者方便,那從他們手中得到相應回報,便是理所當然之事。如此一來等于互利互惠,世人又怎會非議?”
“只要相關人等沒意見,御史言官又何必橫生波折?其實利益受損者,乃地方上那些官紳,原本他們通過給工商業者提供保護傘得到孝敬,權錢勾結,陛下如此做,等于斬斷他們的黑手,若有違圣意,只管處置便是。”
朱厚照想了想,道:“沈先生意思是說,終歸還是有人會反對,是吧?不過只要能增加府庫……咳,是內庫收入,朕認為不妨一試,但朕對這些事不是那么明白,既然是沈先生自己提出,不妨由沈先生您來落實吧!”
“微臣領旨!咳咳!”
沈溪最后又猛烈咳嗽起來,似乎是在對朱厚照說明……我病還沒好,只能等病體痊愈才能幫你張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