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跟沈溪半點兒關系都沒有的案子,卻因何鑒主動找上門來,沈溪無法做到袖手旁觀。
謝遷可以不管,沈溪卻不能,他將來要推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必須要獲得更多大臣支持,吏部尚書何鑒登門求助,已經給了他很大面子,沈溪如果推辭的話,以后莫說何鑒,朝中其他大臣碰到事情也不會想到找他商議。
沈溪道:“關于壽寧侯和建昌侯之劣跡,在下聽聞了一些,所悉不是很全面,不知何尚書可否詳細介紹一下?”
話雖這么說,實則沈溪知道的比何鑒多多了,但他不清楚哪些是現在已經暴露出來的,哪些尚待發現。
何鑒欣慰點頭:“之厚愿意幫忙就好,不如我等坐下來,稍后我一件一件事說跟你聽?”
何鑒有足夠的耐心,只要沈溪肯幫忙,對他而言就是好消息。
或許沈溪年輕氣盛不足以在朝堂上號令百官,但只要他能見到朱厚照就足夠了。
詳細把張氏兄弟的劣跡說出來后,何鑒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之厚,現在朝堂上幾乎人人都知道外戚作惡多端,卻沒有反制的手段……兩位侯爺貴為皇親,陛下不下旨處置,朝臣只能束手無策,兩位外戚行事也更加肆無忌憚。”
雖然張鶴齡做的惡事沒有張延齡那么多,但在朝臣心目中,早就把這對兄弟劃歸為一類人,一個人為非作歹,兩個人名聲都受損。
沈溪心想:“何鑒在我面前就事論事,絲毫不提他之前去見謝遷的情況,看來是不想激化我跟謝老兒的矛盾。”
沈溪故意問道:“不知謝閣老對此有何看法?”
“嗯!?”
何鑒表情稍微有些難堪,但他年老成精,很容易便把這問題帶過去了,“謝閣老暫且還在猶豫觀望,畢竟內閣也沒法處置太后的兩個弟弟……現在最難的,反倒是把事情通稟陛下,請陛下做主。”
沈溪微微點頭:“將案情上達天聽,確實是最直截了當的方式,但何尚書是否想過,若在下也沒機會面圣呢?”
何鑒道:“事在人為嘛……滿朝文武只有之厚才有可能隨時隨地面圣,陛下感念師生之情,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都喜歡找你這個先生商議……之厚不出,奈蒼生何?”
為達目的,何鑒不惜給沈溪戴高帽,同時順帶解釋一下為什么朝中那么多名臣、老臣不找,偏偏來尋沈溪。
不是因為沈溪資歷有多深,威望有多高,而是他擁有別人沒有的資源……隨時可面圣的權力。
沈溪皺眉思考,反復斟酌這件事背后的利益得失。
不單純是“有罪必究”的問題,張氏兄弟作惡多端,殘害百姓,簡直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由于其地位尊貴,根本不是一個兩個衙門能夠對付,牽一發而動全身,京營安穩涉及京城乃至朝廷安穩,只有皇帝才能決定一切。
“唉,這可是個燙手的山芋,謝于喬都不接,我為什么要逞能?”沈溪有些打退堂鼓了。
“之厚,你……?”
何鑒見沈溪遲遲不做答,有些急了。
沈溪一咬牙,點頭表態:“彈劾奏疏謄本留下一份,在下會擇機面圣,呈遞君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