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壽宮內,張太后傾聽戴義回奏。
前方地上跪著兩個戰戰兢兢的美貌宮女,戴義雖然人站著,但整個腰身都弓了下去,心里非常擔心,畢竟張太后交托的差事未完成。
“……太后娘娘,沈大人說要以律法為準繩,認真查案,老奴想跟他多說幾句,他都不理,老奴只能回來跟太后娘娘回報……”
戴義能力有限,沈溪態度強硬些他就沒轍了,連張太后交待的話都沒法告知沈溪。
張太后有些惱火:“沈之厚究竟還是不是我朱家的臣子?他是為皇室負責,還是為普通百姓負責?”
這問題,戴義不好回答。
張太后氣急敗壞,大發雷霆。
戴義雖然沒多少能力,也知道說多錯多的道理,只是默不做聲,等張太后自行宣泄負面情緒。
“太后息怒。”旁邊一個嬌滴滴的聲音傳來,戴義側頭看過去,正是平時不怎么說話的夏皇后。
戴義心想:“幾次到永壽宮來都見到皇后娘娘,可聽她說話還是第一次。”
張太后在兒媳面前,始終得保持一定風度,道:“本以為給沈之厚一些好處,他就知道該怎么做,誰知道這般不識趣……都說他年少有為,做事沉穩,現在看來都是旁人恭維,分明是個頑固不化、喜歡逞強的莽撞后生!”
夏皇后想了想,目光茫然:“太后是在說剛才來的那位沈大人?”
“什么大人小人,不過是我朱家的臣子罷了……”
張太后不屑地說道,“正所謂君為臣綱,他所做一切,應該以維護皇室安穩為前提,現在他拿百姓利益做借口,撼動皇室利益,簡直不可理喻!”
夏皇后稍微一怔,隨即“哦”了一聲,沒做出表態。
張太后知道自己這個兒媳是天然呆,她平時只想找個人說說話,打發一下寂寞,她那個婆婆現在信佛,不怎么搭理人,本身太皇太后王氏也不是弘治皇帝的親生母親,關系疏遠,張太后不想以晚輩的身份經常前去拜會,只能跟兒媳親近些。
“皇后,你先回坤寧宮,哀家還有些事要跟戴公公說。”張太后準備著手安排一些事,不想讓兒媳知曉。
涉及娘家利益,她不會完全把主動權交給沈溪,想動用手頭權力做一些事。
等夏皇后走后,戴義越發緊張,因為很可能張太后要問罪。
但張太后卻并沒有對戴義發火,吩咐道:“你去內閣見謝閣老,把今日的事情大概說給他知曉,讓他幫忙斡旋,總之哀家那兩個弟弟一定不能有任何變數,實在不行的話,可高舉輕放,小懲大誡,以平息事端。”
“你再去一趟壽寧侯府,跟壽寧侯介紹一下情況,讓他不要亂來……最好讓建昌侯出來賠禮道歉,盡早把事情了斷,該舍棄的利益一概不要,選擇息事寧人……另外,切不可對兵部沈之厚有任何不軌之舉,以免一錯再錯!”
“是,太后娘娘,老奴這就去辦理。”戴義領命后緊忙離開永壽宮。
……
……
壽寧侯府,張鶴齡見到戴義。
聽戴義告之張太后接見沈溪的情況,張鶴齡非常窩火,當即把張延齡召喚來,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