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心想:“誅劉瑾又沒有掀起太大風波,基本上算是平穩過度,聽說太倉內糧食已經生蟲,怎么到了謝中堂這里,情況卻大相徑庭呢?之前劉瑾是貪婪,但治國能力還是有的,斷不至于讓各地出現如此巨大虧空……到底是誰假借劉瑾名義,克扣地方糧草?”
王瓊這個人不簡單,后世將他與于謙、張居正并列明朝三重臣,其才識和能力要比謝遷高出一大截。
王瓊除了軍事才能卓絕外,在治理民生方面也有建樹,他明白一件事,就是劉瑾雖然權勢滔天,但其當朝時大明國勢整體還是蒸蒸日上,西北地方府庫存糧很多。
只是劉瑾改變之前的存糧制度,把錢糧調到京師來統一存放。
王瓊本以為回京就能把這批運過來的糧食要回去,結果卻被告知因為劉瑾當朝而出現巨大虧空以至于原本應該存在的糧食不翼而飛了。
這回答怎能讓王瓊滿意?
王瓊問道:“謝中堂就沒辦法跟戶部的人知會一聲?來年不是說西北還有一戰?”由于情急,王瓊對謝遷的稱呼不知不覺變了。
謝遷聽到來年的戰事越發來氣,道:“都是傳言,或者是劉瑾當政時的一些舊事,來年平穩過去便可,談何出兵塞北?德華,你素來知分寸,這件事休要再提,否則老夫這門你休要再進!”
……
……
王瓊在謝遷那兒吃了癟。
雖然王瓊提前有預料,但他回去后還是心有不甘。
王瓊可不是那種輕易就服軟的人,他比王守仁等人更有優勢的地方,不單純是老成持重,更因為他能統籌和兼顧大局,在他的治理之下,西北已將安化王叛亂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次他到京城來,也是抱著不達目的不回頭的信念。
“……謝中堂明顯是在回避問題,或許朝中主流官員不支持來年那場戰事,所以故意克扣邊關兵馬的糧餉和物資,現在似乎只有跟主戰派聯絡,才有可能把這批糧食物資拿到手……”
王瓊很快意識到,自己要達成目的,只有去找前三邊總制沈溪一途。
“……在朝中這么多人中,主戰派的絕對代表非兵部尚書沈之厚莫屬,他雖年輕氣盛,但在邊關的建樹比任何人都高,甚至當初馬尚書和劉尚書也不及于他,他回京城后,先斗劉瑾,后斗外戚,如今功成身退,在家養傷,韜光養晦。聽說他還在籌措軍餉物資,若我拿西北府庫的事情求助他,他必定會相助于我……”
臘月二十七這天,王瓊親自到沈溪府上拜訪。
因為提前投遞了拜帖,沈溪已經知道王瓊要來,對于沈溪來說,王瓊算是一個重量級賓客。
沈溪并沒在自己的病房會見王瓊,而是在書房,主要是為了體現對王瓊的尊重,盡管他還是要裝出傷情未愈的假象,但在精神層面上,他可不想輸給王瓊,這畢竟涉及到威信和主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