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一愣,隨即打了個冷顫,問道:“那意思是說,無論我如何努力,都阻止不了?”
何鑒嘆道:“你莫要總質疑老朽站在哪邊,老朽是幫理不幫親,在來年西北用兵的問題上,你跟之厚間有多少溝通?”
一句話就讓謝遷無言以對。
自從劉瑾倒臺后,朝中少了敵手,作為文官魁首的謝遷就不再把旁人的意見當回事,至于劉瑾當權時作為權宜之計定下的兩年平草原國策在他這里失效,所以之后但凡跟沈溪提到這件事,都會以一種蠻橫的態度喝令沈溪必須停止。
沈溪跟他講道理完全行不通,其余溝通方式也被謝遷堵上,造成的結果就是謝遷和沈溪無論是對待來年戰事還是在朝中事務,近乎陌路人,雙方沒有任何溝通。
何鑒自然清楚謝遷的倔強,再次勸告:“于喬,可不是我說你,之厚這孩子用兵是個鬼才,之前我聽說,他雖然人不在西北,但他留在宣府的諸多工坊還在日以繼夜開工鑄造兵器,就連京師工部所屬許多熔爐到現在也沒停工,你可有去看過?”
謝遷惱火地道:“我去看這些作何?”
“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何鑒直接批評,“之厚打仗,不是靠一股蠻勁,當年京師之戰,他調兵遣將的能力有目共睹,區區數千之兵便解京師之困,何其快哉?這么多年過去,他的性格應該又有沉淀,更有機會打出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來。”
“若是你跟他保持足夠的溝通,讓他把來年這場仗以適可而止的方式結束,既能對陛下交差,又能對大明軍民交待,還不會勞民傷財,誤國誤民,豈非皆大歡喜?”
謝遷聽了何鑒的話,心里依然帶有極大的抵觸。
他不想坐下來跟沈溪坐下來商量,在他看來出兵塞北非常不靠譜,根本不能接受,沒有任何轉圜余地。
所以他寧可讓三邊和宣大之地軍民餓肚子,也不讓沈溪拿大明安危冒險,在謝遷看來,就是舍小保大。
謝遷見與何鑒談不到一起,拂袖而去,但在出了何府門后,心里多少有些糾結。
“這何世光,分明站在沈之厚那小子一邊,還有臉跟我說不站邊?看來以后有什么事不能跟他商議了……可不跟他商議的話,去跟誰說?”
謝遷馬上想到在這件事上,跟自己保持相同立場的楊一清。
“應寧從西北回來,體會到邊事艱辛,這次我提出免戰的指示后,他全都按照我吩咐行事,看來以后我可以多提拔他,以他的年歲也能擔當大任了……我遲早會退下來,以后朝中必須有人制衡沈之厚,指望何世光這樣昏聵的老家伙不行,就應多栽培栽培應寧。”
謝遷帶著期許,往戶部衙門而去。
到了戶部,楊一清果然在,畢竟沈溪才剛讓陸完過來跟戶部打招呼,楊一清感覺這件事可能會引發朝廷紛爭,趕緊回衙處置。
得知謝遷到來后,楊一清趕緊請謝遷到戶部西院的花廳,賓主分別坐下,謝遷往周圍看了下,連個屬官都沒有。
謝遷道:“應寧,為何老夫進來這一路上,基本沒見到人?難道說今日過年,戶部這邊已提前開始休沐?”
楊一清道:“回謝中堂,在下回京后執領戶部,以昔日治軍時一些舉措要求下屬,各司其責,因而看不到閑人在院中走動。”
“哦。”
謝遷聽到楊一清的話,心里有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