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把所有查到的情況及時告知本宮,本宮重重有賞……來人,為廖百戶送上一百兩紋銀!”麗妃吩咐道。
……
……
謝遷被朱厚照貶斥三邊,成為京城內外最轟動之事。
謝遷和皇帝的矛盾本未公開化,但隨著事情持續發酵,想繼續隱瞞下去太過困難,隨之而來便是朝廷內外傳揚,說是謝遷在朝堂上公開反對出兵,被正德皇帝一怒之下發配三邊整飭糧餉。
雖然謝遷被調離,但他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并未改變,仍舊是堅定的反戰派,不同意朝廷從戶部征調一文錢一粒米。
朱厚照雖然在調謝遷去三邊之事上蠻不講理,但對于征調戶部錢糧,卻恪守了之前定下的規矩,沒有動國庫,一切由靠自行籌措。看起來這這個皇帝講原則,實際上卻是將麻煩轉嫁到沈溪身上。
消息傳到沈溪軍中時,已是三月十一。
斯時殿試剛好舉行完,沈溪已整理好人馬,決定于十三日動身回京,聞訊當場便傻住了。
“……這下謝老兒會把所有怒火遷到我身上,認定一切都是我幕后促成,謝老兒在朝的好日子到頭了,但這也意味著我在前線作戰也會處處受到掣肘,這得有多昏聵才會把一個反戰的當朝首輔派到邊塞……”
朱厚照本來想把謝遷打發到三邊吃點苦頭,以此作為懲戒,但在沈溪看來卻非常不合時宜,畢竟大明能坐鎮京畿承擔“監國”之責的人不多,除了托孤重臣謝遷外,實在難以在拋除皇室的外姓中找到合適的對象。
謝遷發配三邊,意味著京城再難找到一個主持大局之人。
另外讓沈溪覺得頭疼的事情,便是謝遷到三邊后會給他找麻煩,尤其是在對方心存偏見的情況下,指派一個對自己存有偏見的當朝首輔治理軍餉,讓他感到自己的后勤命脈被人掌控,就算是自己親手籌措的作戰物資,也未必能用在刀刃上。
“朱厚照這小子自作聰明,以為加上一條,讓王瓊和謝老兒間保持平級關系,互不受統轄即可,卻忘了王瓊是正統文官出身,為了自己的名聲和朝中的前途,豈能不給當朝首輔面子?”
“到那時候,三邊只能是謝老兒主持,如果他處處站出來阻撓,一切出兵和軍事調動都會被其否決,而且更可能破罐子破摔,對于我和朱厚照的命令完全置之不理,反正他對于自己的政治前途已完全不在意……”
沈溪感到自己有大麻煩了,不是來自于朱厚照或者朝廷,而是他到了戰場,可能會有人在他背后使勁扯后腿。
“如果戰事在謝老兒阻撓下延后,我的地位不會有太大改變,最多繼續跟他在朝中纏斗,但若他在戰場上給我找麻煩,讓一應軍事調動完全無法實施,戰事推進困難,進而導致全線失利,那就會讓我一世英名一朝喪盡,我就會成為大明罪人……”
沈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向朱厚照去信,為謝遷“求情”,爭取讓謝老兒留在京城。
無論謝遷在京城做什么,都不會對前線戰局產生影響,但若讓謝遷去了三邊,就算朱厚照不給他任何權力,但只要謝遷頭上頂著首輔大臣的名頭,軍中文臣武將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那時統調失靈,沈溪的軍令很可能無法下達。
所以沈溪不得不給謝遷求情,其實也是給自己找一條活路……他不想讓這場戰事出現任何變故。
……
……
沈溪得到消息后馬上寫信,三月十二當天信函便送到京城,但因張苑截獲消息并從中動手腳,一直到三月十四朱厚照才收到信,而謝遷已于兩天前動身出發前往延綏。
給朱厚照送信的人正是張苑,此時他意氣風發,覺得京城內外局勢都在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