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是山西行都指揮使都指揮僉事,在目前都指揮使空缺的情況下,他實際上掌山西行都指揮使司事。
除此之外,還有山西行都指揮使司的一些將領,沈溪之前對這些人做過功課,哪些有能力,哪些只是混飯吃有著基本的了解,本身他也沒指望這些人跟隨自己出兵,他們的主要任務僅是駐守地方,因此沒有過多交流,只是禮節上見面。
倒是崔巖非常熱衷于引介,拼命把每個人的功勞往大處夸,間接彰顯他治理地方有方,向沈溪邀功。
簡單見過后,沈溪策馬進城,大同府城門口聚集的百姓開始歡呼起來,鑼鼓喧天,這場面讓沈溪看了直皺眉頭,側身吩咐:“這陣仗能撤都撤,最好請百姓讓開道,不然會耽誤兵馬進出。”
崔巖笑道:“此乃地方百姓對大人的歡迎,不好勸阻!”
沈溪見崔巖根本沒有勸退百姓的意思,只好端起架子來,大聲呵斥:“糊涂啊!軍中攜帶有機密火器,若百姓中隱藏有韃子細作,可能會將我方絕密情報竊取走,這是你想看到的結果嗎?”
崔巖一聽愣住了,隨即與一干屬官看了幾眼,這才安排官差去勸退百姓,不讓百姓靠得太近。
……
……
即便有官差維持秩序,沈溪領軍進城還是引起不小波瀾。
百姓們并非是官府強迫出來迎接,而是發自內心歡迎沈溪領軍到來。
眾所周知,沈溪領軍以來,尤其是在西北之地從來沒打過敗仗,這次戰事沈溪選擇大同府為始發地,等于說大同府一線多了一位讓韃子懼怕的名帥,如此一來大同鎮也就成為九邊軍鎮中最安全的一鎮。
而且百姓也想知道,大明如今最是聲名顯赫的能臣到底長什么模樣?
沈溪因為年歲小,再加上學識、戰功和履歷顯赫,早就成為朝野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屬于“偶像級”人物。
尤其沈溪兩次調任宣大,跟大同府關系千絲萬縷,地方百姓覺得這是從他們身邊走出去的英雄,現在這位大人物領兵前來,自然心甘情愿出來夾道歡迎。
百姓越熱情,官兵進城越麻煩。
沈溪畢竟不是只帶一隊隨從進城,包括上萬人馬和后勤運送糧草的人員,車駕多,而且紛繁復雜,其中就有很多沉重的火炮、槍械等,就算這些東西基本用油布包裹著,但還是攔不住百姓想一探究竟的沖動。
百姓們擁擠著往前沖,被官差拼命攔了下來,最后甚至需要士兵手拉手充當人墻進行保護,這才避免車駕被人襲擾。
崔巖騎馬跟在沈溪身邊,見場面幾近失控,面子稍微有些掛不住,側過頭見沈溪黑著臉,心中一沉,感覺自己好心辦了壞事。
沈溪正要往城北軍營進發,崔巖請示道:“沈大人遠道而來,城中沒有好的宅院安頓,不如先在巡撫衙下榻?”
“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