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中,就算是沈溪也只能組成一個個移動的方陣,只要韃靼人利用機動優勢遁開,明軍就拿對方無可奈何。
如此一來,訓練嚴重不足的大明邊軍只是把沈溪改良的火器用到守城上,讓韃靼人不敢接近城塞而已。
崔巖惱火地道:“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眼看本官有很大的機會升遷到京城任部堂,卻來這么一出,若是那沈之厚不來,韃靼也不會挑我們大同鎮騷擾!”
劉寵再次道:“大人,現在還不能確定韃子騎兵的數量,還有他們在大同腹地的活動范圍……”
“閉嘴!”
崔巖惡狠狠地瞪了劉寵一眼。
像崔巖這樣喜歡媚上的文臣,秉承的都是無過便是功的理念,遇到敵軍的時候他只是想守住城塞,沒有派兵出城去跟韃靼人拼殺的打算,積極主動的戰略絕對不會出自他之口。
崔巖道:“一定要守住大同城以及外關各要塞,一處都不容有失!若是出了任何狀況,提腦袋來見!”
劉寵訝異地問道:“大人,那城外的韃子騎兵當如何?難道……就不管不問了?”
崔巖怒容滿面:“明知道打不過,還要出去送死不成?你們一個個都是豬腦子還是什么?傳令大同鎮各處,這幾天不得派出任何兵馬出城,若有違者,軍法處置!”
……
……
得知韃靼人來犯的消息后,崔巖被嚇破膽。
不是他有多膽怯,而是大明自土木堡之變后統兵者的習慣,那就是遇敵先守城,這也算是一種既定戰略。
崔巖回到巡撫衙門,先不問韃靼人劫掠范圍,也不走流程向朝廷上奏,而是第一時間把情報傳給張苑,先讓自己投誠的大靠山及時知道這邊發生了什么,至于是否跟朱厚照匯報,在崔巖看來那是張苑的事情,他只負責跟張苑對接便可。
可惜的是,這會兒張苑顧不上旁的,因為張苑也遇到了麻煩……宣府一線也遭遇大批韃靼兵馬襲擾。
而且宣府受到的襲擾更為嚴重,以張家口堡等邊陲城塞奏報的情況看,這次韃靼人在宣府周邊集結了差不多上萬兵馬,這讓張苑慌了神,就算行軍打仗的事情不是他負責,還是超乎尋常的關心,不過隨后他便發現督撫衙門基本不聽從他調遣。
宣大總督王守仁自不必說,之前行宮前張苑給了王守仁極大的難堪,王守仁自然對張苑的命令置若罔聞。
至于巡撫衙門,這邊本來是由投靠張苑的楊武控制,不過楊武已被朱厚照調往河南去治水救災,如今胡璉已扶正宣府巡撫之職,這么一來張苑最記恨的兩個人處在了宣府兵馬的最高層,讓張苑感覺自己處處受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