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臨時營地遭遇韃靼人突然襲擊。
不過由于外圍塹壕的存在,韃靼人沒法直接沖擊明軍駐扎的城塞,剛開始只能遠遠地放冷箭,在城塞周邊不斷迂回,試圖造成大明營地的混亂。
沈溪所部進駐官山衛遺址已經一下午時間,構筑起了較為完備的防御體系,入夜后城塞周圍按照縱深堆砌了大量柴禾堆,遇襲后先是外圍火堆點燃,然后往中心城塞又次第燃起幾十個火堆,明軍對韃靼人的動向可謂了如指掌。
這么一來,當韃靼人在外圍放冷箭時還好,明軍根本就沒反應,可一旦對方越過第一道塹壕準備沖擊城塞時,立即就會引來塹壕以及城墻上明軍以火銃發射的密集彈雨的攻擊。
韃靼人一方面要躲避前面水潑般襲來的子彈,一方面又要注意地上那彎彎曲曲的塹壕和陷馬坑,騎兵的速度完全發揮不出來,瞬間倒下一大片。
韃子指揮官見狀,匆忙吹響號角,敵人騎兵只能狼狽地丟下幾十具尸體后撤。
等韃靼騎兵完全退回外圍,明軍陣地上又再次沉寂下來,如此幾個反復,到黎明時韃靼人終于不甘地退去。
沈溪沒有安排人馬追擊,明軍營地內恢復了安寧。
晨霧中,沈溪登上城頭,極目遠眺,臉上浮現滿意的笑容。昨夜他并未臨陣指揮,只是在中軍大帳中遠遠遙控,明軍這一系列應對舉措是平日經常訓練的科目,此時施展開來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在大量殺傷敵人的基礎上自己卻無一死傷,還能充分節省彈藥,讓沈溪大感欣慰。
確定韃靼人已撤出二十里開外后,張永和馬永成均長長地松了口氣,臨戰官兵也終于可以緩口氣,好好歇息。
按照規定,昨夜進入塹壕和上城頭迎敵的僅為全軍一半官兵,此時養精蓄銳的另外一半官兵迅速上前接過了防務,撤下來的官兵聚集到了伙房處,等候吃早飯然后回營房補上一覺。
沈溪到各處逛了一圈,所到之處士兵全都夾道迎接。
確定全軍沒有傷亡后,沈溪回到中軍大帳,此時唐寅、胡嵩躍、張永和馬永成等人已在帳中等候。
“大人,此番韃子來襲,留下了兩百多頭顱……可惜韃子太過狡猾,稍有損傷就后撤,沒辦法擴大戰果!”胡嵩躍顯得很遺憾,似乎對戰果不太滿意。
張永在旁嘟噥:“此地危機四伏,少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韃子頭顱得再多有何用?當機立斷就此撤離,安全返回關內才是正理!”
因為韃靼人的頭顱代表著軍功,將士最看重這個,故此聽到張永的話,全都怒目相向。
馬永成問道:“沈大人,您看現在怎么辦才好?聽聲勢,韃子昨晚至少出動上萬兵馬,等其完成集結,下一次襲擊可能比今日更加嚴重。”
胡嵩躍道:“怕什么,韃子再來,我們也能應對自如。如果不是沈大人嚴令不得追擊,那些韃子一個都逃不掉!”
張永罵道:“看把你能耐的,胡將軍,你這是要上天哪!”
太監說話本就尖酸刻薄,胡嵩躍早就知道張永的秉性,只是微微扁了扁嘴,并沒有出言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