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趕緊附和,“咱可擔不起這罪責。”
謝遷打量王瓊,問道:“所以你想征調部分人馬去,既能對陛下有所交待,又能保證地方防務不受太大影響?”
王瓊點頭:“之前陛下下旨讓各路人馬配合沈尚書用兵,出塞設伏,但問題是如今韃靼主力就在邊塞襲擾,顯然大軍出塞不合時宜,且以宣府所得情報看,韃靼人調集不下五萬鐵騎攻打宣府,情況危急啊!”
謝遷環視在場眾人,其實侯勛和林恒兩個副總兵沒資格跟他對話,而擁有話語權的王瓊和吳江又都表示需要配合朝廷行事,頓時猶豫不決。
反復權衡,最后謝遷還是堅持意見:“這件事需從長計議,征調多少人馬,從哪里征,如何保證兵馬在往宣府去路上不出偏差,都需要提前規劃好……這樣吧,老夫先上疏朝廷,跟陛下請示三邊不調兵,等候陛下批示到來再說吧!”
王瓊顯得很為難。
就算大明西北的急遞鋪系統還算通暢,不過消息從宣府到延綏一來一回需要四五天時間,而圣旨中調動的又不完全是騎兵,在長途跋涉的情況下,從大明最西邊的甘肅鎮肅州衛到宣府城有好幾千里路,幾時能抵達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屆時還要整頓兵馬,再以一種良好的狀態跟韃靼人對敵。
但王瓊再為難,依然恭敬行禮:“一切聽謝閣老安排。”
慶功宴很快結束,謝遷回去休息,吳江、侯勛和林恒則留下聽王瓊吩咐。
吳江愁眉苦臉地問道:“大人,難道陛下親自下旨調兵,咱就一點不予回應?謝閣老明擺著不想分兵,這次出城迎戰,可能讓謝閣老膽怯了……”
王瓊狠狠地瞪了吳江一眼,吳江退后兩步,不敢再說什么。
王瓊道:“謝閣老已做出安排,本官能如何?既然他說先等等,那咱們就繼續觀望局勢發展,不過在等待的同時,把需要征調的人馬準備好,甘肅鎮援兵集結到與寧夏鎮接壤的莊浪衛城一帶,寧夏鎮援兵集結到與延綏鎮交界的花馬池,同時本官會另行上疏,請求朝廷少征調三邊人馬,若朝廷調令再至,當即便出兵,刻不容緩!”
吳江非常為難:“謝閣老那邊如何交待?”
“這是你們應該關心的事情嗎?”王瓊臉色有些不悅,“謝閣老那邊,本官自然會去解釋,你們只管奉命行事便可。”
“是!”
吳江與兩位副總兵林恒、侯勛對視一眼,俯首領命!
……
……
進入六月后,沈溪所部在草原上行軍更為艱難。
即便沿著河走,不擔心水源問題,卻同時面對各路韃靼人馬覬覦,敵我雖然始終保持一定距離,沒有開戰的跡象,但給予官兵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韃靼人似乎一直沒有完成兵馬集結,沈溪帶領兵馬沿著大黑河走了幾天,因正午太過炎熱,很多時候需要早晚行軍,扎營設防頻繁更加重了官兵的負擔,每日行軍里程只有五十里左右,很快官兵便處于人困馬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