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暴跳如雷:“什么?韃子數量比咱們多一倍?不是說朝廷的軍隊數量上不落下風嗎,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王守仁提醒道:“陛下,兵馬數量包括了步兵和騎兵,此番追擊韃靼人的騎兵本來就只有五千之數。”
經王守仁提醒,朱厚照猛然記起,其實此番出兵數量并不多,計劃中的五萬更是以步兵為主,機動性遠不及騎兵,韃靼回撤,步兵不能深入,只能派騎兵追擊,結果前后脫節,無法形成呼應,終于釀成當前不利的局面。
當然朱厚照不會承認眼前一切都是他調度無方造成的,當即道:“既然步兵無法發揮作用,外面雨又這么大,干脆撤回城來,同時也避免堵塞騎兵回撤之路!”
張苑詫異地問道:“陛下,大明騎兵還未跟韃子分出勝負,調步兵回來作何?留人馬在外,至少能壯壯聲勢,讓韃子不敢輕易靠近!”
在張苑看來,韃靼人只有一萬左右,明軍數倍于敵,就算騎兵對壘吃虧,但只要和步兵匯合,結成軍陣對敵,明軍依然可以占據上風。
所以他想把步兵留在城外,如此就算騎兵吃了敗仗,最后也可以“反敗為勝”。
朱厚照氣惱地道:“不懂就別瞎說,現在城外帶兵的人又不是沈先生,他們能正面抗擊韃子鐵騎沖擊?胡卿家已說了,韃子援兵不斷,我騎兵會逐步處在不利位置,由于傳遞消息有一定延滯,說不一定此刻前方已敗戰。朝廷兵馬正在集結中,這次不過只是試探性出擊,何必非把老底賠掉?”
張苑很著急,心想:“陛下這是怎么了?之前他可不是這意思,怎么現在率先打起了退堂鼓?”
胡璉領命:“微臣這就去安排撤兵事宜!”
朱厚照重重點頭,胡璉隨即下城樓而去,如此一來城內城外再次熱鬧起來。
城門重新打開后,城外列陣的步兵分批回撤,也就在同時,前線更多的消息傳來,每條消息都對大明不利。
朱厚照聽到后一陣頭疼,問道:“怎么回事?韃子為何援兵源源不斷?大明騎兵與韃子交手不到一刻鐘,就全線崩潰,這也太不經打了吧!”
張苑把聽來的消息告知:“陛下,聽斥候回報,韃子領兵的是他們汗部的三王子,此人驍勇善戰,咱們的人馬剛開始還能與韃子打個有來有往,結果他突然領兵出現,從中間位置把我騎兵分成前后兩段,相互間難以呼應,很快便全線崩潰……這會潰兵兒正在往張家口堡撤退。”
朱厚照緊張地問道:“城外步兵都回城了嗎?”
王守仁回道:“正有序撤退!”
“趕緊撤!”
朱厚照催促道,“既然前線吃了敗仗,鞏固城防才是正理,決不能讓張家口堡有任何危機……朕還在這里呢!”
突然間,朱厚照緊張起來,當知道對方帶兵的是什么汗部王子,再加上韃靼人來勢洶洶,城外人馬未及撤回城內,而城內兵馬不多,朱厚照當然怕城塞有失,他這個皇帝被韃靼人俘虜,步他祖宗的后塵。
就在朱厚照心慌意亂,手足無措時,王守仁則鎮定自若,行事有條不紊,無論誰上來請命,王守仁都能適當做出調派,根本不需要請示皇帝。
朱厚照這會兒也似乎對自己的指揮能力信心不足,放權讓王守仁調遣三軍。
“陛下,遠處有騎兵往這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