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仍舊在繼續。
朱厚照沒有休息,坐在城樓露臺上往遠處看。
情報源源不斷傳回,但沒有任何關于韃靼動向人的情報,一直到未時過去,朱厚照才重新把官員和將領召集起來,此時他已經無法忍耐這種煎熬,再次提議親自帶兵出城。
“陛下……”
陸完上來便總結一番,“以目前情況看,從張家口堡往北一百里,都沒有韃靼人活動的跡象……非但是大股人馬,甚至連營地都遺棄很久,從胡重器反饋的情況看,可能韃靼人在十天前就已撤兵!”
張苑冷笑不已:“陸侍郎可真會言笑,十天前就撤兵?十天前他們還在跟我大明開戰,而且被我們擊敗了呢!”
對外的說法,是大明取得上一次對韃靼戰事的勝利,但在場都屬于消息靈通人士,自然知道真相是什么,他們不會附和張苑的說法,以多打少傷亡還遠比敵人大的戰果居然說成“大捷”,在很多人看來非常具有諷刺意味。
陸完雖然是后來的,但他對情況很了解,并沒有逐條反駁張苑的話,因為他知道捷報是皇帝欽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振奮軍心士氣,此時指責張苑無異是打皇帝的臉,于大局無益。
陸完道:“正是因為韃靼兵敗,才有可能倉皇撤兵,否則如何解釋百里內沒有韃靼兵馬活動跡象一事?非但如此,如今連韃靼斥候都不見蹤影,好似整個張家口外從來就沒有韃子來過。”
朱厚照皺眉看著陸完,問道:“陸卿家,你說的這一切可屬實?朕……咳咳,當日出兵雖然得勝,但之后不是報告說韃靼各路人馬持續往宣府方向增兵,準備與我大明決一死戰嗎?”
陸完先看了旁邊瞪著自己的張苑一眼,再度拱手道:“自上一戰后,城中派往北邊刺探情報的斥候數量急劇減少,微臣聽聞他們只是在城池周邊十多里的地方活動,韃靼增兵的情報從何而來?是誰報告說韃靼勢大……簡直不知所云。”
張苑一聽便知道陸完是在針對他,聲音頓時提高八度喝問:“陸侍郎,你這話是何意?咱家報告陛下,也是根據軍方奏稟,王大人你說是否如此?”
到這會兒,張苑自然想到要把責任往王守仁身上推。
但王守仁不是傻子,心想:“這幾日已經探查到韃靼軍情有變,對方很可能早就撤兵,只是因為無法派出斥候而不能提前得悉,現在張公公的意思,明顯是想讓我當替罪羊。”
王守仁拱手行禮道:“陛下,自上一戰結束后,微臣所知軍情甚少,至于韃靼集結的戰報是如何而來,微臣并無所知。”
“你!”
張苑沒想到關鍵時刻王守仁會反水,怒不可遏,“王大人,你這是推卸責任!”
“夠了!”
就在幾名大臣和太監間推諉和互相攻擊時,朱厚照已經忍不住心頭的怒火,爆喝一聲。
在皇帝開口后,現場重新安靜下來。
朱厚照滿面慍色:“看看你們,都是朕的股肱,是大明重臣,在軍情上互相推諉扯皮,你們當朕是個昏君,會被你們蒙騙,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