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蘇哈統率的騎兵,要不了多久便會沖進厚甲陣中。
此時撤兵命令沒有傳達下來,即便蘇蘇哈意識到眼前的戰事對己方不利,但還是調動騎兵繼續向前突擊,希望通過高速撕破明軍防線。
“烏啦啦!”
蘇蘇哈高高舉起馬刀,大聲吶喊著,不過他沒有身先士卒沖殺在第一線,而是停在了火炮射程外,他明白現在不是自己逞強的時候,手下自然會百戶、千戶在前策馬揚鞭,鼓舞全軍士氣。
轉瞬間,蘇蘇哈的騎兵距離明軍陣地已不到一里,相繼進入明軍火炮打擊范圍,隨著佛郎機炮轟鳴,子母散鉛彈不斷炸開,韃靼騎兵被炸得人仰馬翻,明軍佛郎機炮的密集攻擊在此時發揮了效用。
但明軍火炮陣始終沒法連續發射,中途有上膛和點火的間歇,這給了蘇蘇哈所部喘息之機。
蘇蘇哈硬著頭皮,繼續指揮麾下人馬往前沖。
騎兵沖鋒速度明顯加快,一里的距離對他們而言不算什么,當蘇蘇哈從揚起的塵土中看到明軍前線陣地時,前鋒距離明軍陣地已不到三百米,此時已跟厚甲兵徹底混在了一起。
“讓開——”
“別擋路——”
為了保持強大的沖力,這些韃靼騎兵根本不敢讓自己的座駕慢下來,口中大喊大叫,要是實在避不開,干脆直接撞翻前面的阻礙,踩著袍澤的身體,繼續往前沖。
“砰砰砰!”
明軍新式火槍“噼里啪啦”響了起來。
這也是明軍作為近距離防守最厲害的熱兵器,比之弓弩箭矢更加精確和優良。
蘇蘇哈墜在后面,大喊大叫:“不要怕,繼續往前沖,速度夠快的話,他們射不到兩發子彈!”
盡管這道聲音淹沒在嘈雜的炮火轟鳴和韃子的吶喊、慘叫聲中,不過蘇蘇哈手下鐵騎仍舊策馬往前沖刺,韃靼人的血性展現無遺……后方有數萬族人看著,他們不愿意在此時怯懦地當逃兵,避免讓自己和家人蒙羞。
韃靼人其實早就見識過明軍的火槍,在他們印象中,火槍這種武器雖然侵略性十足,但發射速度不快,不能像弓箭一樣連續射擊,主要是裝填彈藥時間過長,且一人獨自完成整個操作步驟很困難,每一輪的發射空隙便是他們突進的最好機會。
但他們低估了面前的明軍操練火槍的熟練程度,還有沈溪對于火槍的改良。
此時明軍裝備的火槍,已不是早前由沈溪根據佛郎炮原理改制而成的散彈槍,而是采用預制紙殼彈的燧發槍。
這種燧發槍前裝子彈,以火石燧發代替火繩引燃,讓發射速度成倍提高。
作戰時,整個一線陣地的官兵分成兩個部分,當負責第一輪射擊的火槍兵打槍結束,馬上埋頭換彈。由于這種槍采用的是直接換上集成了底火、發射藥、彈頭的預制紙殼彈,整個換彈過程不到十秒,而熟手更是只需要兩到三秒,所以根本就不費事。
而此時負責第二輪射擊的火槍兵,自覺地扣動扳機,將子彈射向目標!
“砰砰砰——”